全市农民工四年本地转移就业二十六万人
“以前搞投资,先得摸摸口袋,看钱够不够。现在我一不愁资金,二不愁用工,底气足得很!”外出打过工、做过销售,2012年返乡转型做农业,现任安徽阜阳市金满地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沈子亚,对未来充满信心。
从最初的1000多万元,到去年近8000万元,几年来投资不断增加,但由于农业投入大、周期长,加上冷链物流、配套设备等要跟进,沈子亚的公司资金链出现断裂。搁在以往,只怕又得民间借贷了。但去年,靠着林权抵押和“政银担”国家担保,沈子亚贷到了800万元资金,救了急,解了难。
“比起之前做的其他投资,农业最难干,但这些年,我在老家创业最省心。”沈子亚说。
本科学历,工科男,刘传龙毕业后选择回乡就业,在沈子亚的采摘园里任生产小队长。每天带着十几号人,剪枝除草,查看葡萄长势,采摘装箱打包,忙得不亦乐乎。采摘园里像刘传龙这样的当地员工,已有近800人。
“基本工资、绩效加补助,每年能有十多万元收入。”刘传龙说,“更重要的,虽说之前是农村户口,但进城落户没有限制,能就近就医,园区附近就有学校,将来子女可以就近入学,也不用多缴任何费用。”
阜阳有1000多万人口,280万农民工在外打工。要把农业、农村、农民工的问题解决好,阜阳市委班子认为,关键是做好“就地”文章,进而推动家门口的城镇化。
为此,近年来,阜阳设立创业基金,建设创业园区,强化贷款、资金等帮扶,加大返乡创业人员支持力度;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实施医疗资源建设三年发展计划,建设26个医疗卫生项目;实施阜城基础教育三年提升计划,新改扩建学校41所。
如今,人努力,政策好,沈子亚的金满地公司每年都能收获“满地金”:葡萄园、冬枣园、石榴园等7个采摘观光园区,一个休闲垂钓中心,作为上市公司市值评估1.58个亿,每年净利润近2000万元。
阜阳就地城镇化进程正在加速。2012年以来,全市农民工本地转移就业26.2万人;返乡创业近2万人,创办经济实体1.2万个,带动就业9.4万人;至2015年底,全市城镇化率较“十一五”末提高了6.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