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平泉山杏产业已形成了榆树林子、台头山、平房、蒙和乌苏、杨树岭、卧龙镇六大主产区,建成杏仁饮品企业23家、活性炭企业42家,年总产量3.5万吨,占全国的34%左右;并建成“买三北、卖全国、深购远销”的国内北方最大的杏仁集散地——北五十家子杏仁交易市场,市场杏核(包括杏仁和杏核皮)年吞吐量达3万吨,市场从业人员3000多人。全县建成活性炭、杏仁饮品等山杏龙头企业34家,拥有50余条生产线,年加工产品达9万吨。为使活性炭产品进一步升值,该县除将产品用于工业外,还将活性炭产品赋予文化内涵,开发研制了高新技术产品——活性炭装饰画、工艺品和家具净化装饰品,注册了“华净”、“绿世界”、“水立方”等品牌,一举成为全国最大的果壳(杏核皮等)活性炭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活性炭之乡”、“神州炭都”。
为何“风景”这边独好
分析人士认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正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机遇,按照平泉山杏产业现在的发展势头,不久,山杏产业将会为我国绿色GDP贡献力量。平泉山杏产业能够走在前沿,有其独特的优势。
区位优势最为显著。平泉地处暖温带向寒温带过渡地带,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7.4℃,年降雨量550毫米,无霜期为110天~150天,是山杏最佳适生区。“其次,交通便利。”该县负责人指着地图告诉记者,平泉毗邻京、津、唐,辐射辽蒙,锦承铁路、101国道横跨东西,省道平双、平铁公路贯穿南北,过境的京沈快铁建成后将更加便捷。近年来,平泉县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借助防沙治沙、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本着“规模发展,改建并举,速成基地”、“积极发展鲜果,大力发展干果,稳步发展时差果”的建设思路,不断扩大优质山杏林基地规模,坚持走链条式产业化发展模式,以杏仁为原料加工制成杏仁露、杏仁粉等,以杏核皮为原料加工制作活性炭及净化材料,形成了国内北方最大的杏仁集散地,全国最大的果核炭、净水炭生产基地。“此外,县委、县政府坚持拓基地,育资源,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鼓励和扶持山杏产业,并大力培植龙头企业,使其发挥带头作用。目前,全县优质山杏林基地总量达到67万亩。”他说。
山杏产业的未来令人期待
一个产业的兴起在于它是否符合市场规律,合乎民意。
参观中,一家山杏企业老板告诉记者:“现在消费者逐渐认识到山杏的好处,山杏产品销路越来越好。”消费者则用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研讨会上,与会代表激昂陈词,信心满满。一位70多岁的老专家喊出了自己对山杏一辈子的期待与执着:“我相信总有一天,北方的山杏会和南方的油茶一样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来自吉林的一个企业家说,这次山杏产业研讨会代表民意的取向,中国山杏产业的发展需要的是联合协作,我们应以平泉山杏牵头,建立中国河北(平泉)仁用杏产业园区,打出一个品牌来!
专家指出,山杏的价值远远高于目前人们对它的了解,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山杏产业投资小、好管理、见效快,病虫害少、管理技术简单;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绿化美化的生态功效;同时,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以及较高的经济效益;杏核皮、杏仁可以分别加工成活性炭、杏仁露和医药制品,整条产业链没有废弃物,是典型的循环经济。
这次研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山杏产业开始由自发走向自觉,由单干转向联合,由低层次、局部搞加工、经营走向集体性、全国性。这是一种进步,也是众望所归。但也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山杏产业发展水平很低,普遍存在重视不够、增产不增收、增收低效益、群众卖果难、品质良莠不齐、科研和开发投入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山杏产业发展仍然期待着国家的重视,期待着社会力量助推。
首届中国山杏产业研讨会已经结束了,会议的成果之一是业界就成立山杏产业行业发展组织达成一致,平泉县则表示出承担行业发展组织秘书处工作的意愿。山杏产业发展令人期待,平泉或将导引中国山杏产业的未来。(中国绿色时报记者:刘泽英通讯员:郝育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