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5年04月21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董正国:贫困县平泉每年投入千万发展文化产业
时间:2010-08-20 10:47:22 

  平泉县县长董正国告诉记者,近年来,平泉县依托特有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现代经济与文化互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辽河源头、契丹发祥、中国菌乡、华夏炭都“四张名片”,先后谋划建设了辽河源契丹文化产业园、菌文化产业园、炭文化产业园和山庄老酒文化产业园“四大园区”,推动文化与产业的有机传承。“平泉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如果发展影视、出版、演艺、动漫等高端文化产业很不现实,我们就结合平泉当地优势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文化元素与产业相结合的发展之路。”董正国说,由于文化基础薄弱,文化产业的发展之初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为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平泉编制了《平泉县文化产业总体规划》。“2008年县财政拨付文化产业发展基金200万元,2009年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提高到500万元,今年达到1000万元。”

  平泉县是目前国内果壳活性炭最大生产基地,有活性炭生产企业43家,年生产活性炭5万吨,活性炭占全国果壳活性炭产量的60%。回想当初,平泉县文化旅游局局长秦凤彬告诉记者,平泉县主要以生产活性炭颗粒为主,产品直接投放市场,每公斤纯利润只有1元。为提高产品附加值,该县引导企业把活性炭的实用功能与现代文明、绿色环保、文化创意有机融合,打造成室内装饰工艺品。“将产品赋予文化内涵,打造成室内装饰工艺品后,每公斤炭10元的颗粒,销价约合人民币400元,从经营‘工业活性炭’到经营‘活性炭工艺品’,几字之差,却让我们这家传统企业摇身变为创意文化产业,纯利润也提升了100多倍。”秦凤彬说。
   
为发展活性炭文化产业,平泉县聘请业内专家对产品的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进行了深入研究,谋划并建设了活性炭文化产业园。该园区总投资1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科技创新、绿色环保、文化消费、特色产业、循环经济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
    食用菌产业一直是平泉另一县域特色产业,年产量达到10万吨,位居华北地区第一位。滑子菇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占世界的1/3,享有“中国食用菌之乡”、“中国滑子菇之乡”等殊荣,但是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传统的生产和营销方式越来越具有局限性。为此,平泉谋划集听赏食购于一体的菌文化产业项目群,打造出一条以看菌、听菌、吃菌、购菌、赏菌为一体的精品食用菌文化体验旅游线路,开发出菌文化农家游系列产品。今年1月份,中国规模最大的食用菌博览中心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