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不在应对本次金融危机中,中央政府断扩容、人口不断增多,加上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的垃圾越来越多,垃圾的成分日趋复杂化。垃圾问题一旦处理不好,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城乡形象,还浪费可再生资源、影响人类生存环境,严重阻碍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出台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其中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对于垃圾处理行业而言,无疑是个重大利好消息。
城市垃圾资源化将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正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公众的极大关注。特别是一些有远见的人士从垃圾中看到了取之不尽的财富,开始投身其中研究和开发。
那么,垃圾处理的现状如何?城市垃圾处理行业从中将如何受益?垃圾资源化与产业化有哪些潜力?我们将围绕以上话题,分别从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电子垃圾、医疗垃圾等专题予以系列报道。
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和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下,建筑业蓬勃发展,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也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尴尬现实是:在我国,一方面,因建筑垃圾被随意处置或简单填埋,既占地又污染环境,还破坏城乡形象;而另一方面,有处置能力的建筑垃圾再生企业却因缺乏建筑垃圾原材,面临着“吃不饱”的生存窘境。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和途径?记者采访了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有10多年研究和实践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材实验室主任陈家珑教授,以及北京市拥有垃圾处理生产线的两家企业——元泰达公司和天实伟创公司的负责人。
现状: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迫在眉睫
何为建筑垃圾?业内人士给出的解释是:新建、改建、扩建、维修、装修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主要包括建筑渣土、废砖、废瓦、废混凝土、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此外还有少量的钢材、木材、玻璃、塑料、各种包装材料等。
由于建筑垃圾经分选、破碎、筛分加工后,大多可以作为再生骨料资源重新利用,如再生骨料、再生砖是作为直接应用于工程建设的建筑材料,完全可以替代现用的天然砂石及普通砖类墙体材料,对解决建筑材料生产资源短缺及巨大的能源消耗具有显著的意义。为此,陈家珑更愿意将其称为“建筑废物”。
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据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吨;而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12000吨建筑垃圾。
目前我国每年因拆除建筑产生的固体废弃物2亿吨以上,新建建筑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大约1亿吨,两项合计约3亿吨。我国现有建筑400亿平米,按照建筑物使用周期100年计算,年均建筑拆除4亿平米,年均产生建筑垃圾5亿吨,加上建筑施工、建筑装修等产生的建筑垃圾合计6亿吨/年左右,实质上由于建筑物耐久性、城市规划变更等原因,建筑使用周期往往不到100年即被拆除,另外,建筑面积还要随社会发展不断扩大,今后我国建筑废弃物年均产量将大于6亿吨。
“我国是多地震国家,2008年汶川大地震,数百个城镇顷刻间变成平地,产生近2亿吨建筑垃圾,如此巨量的建筑垃圾连堆放填埋的地方都没有,更何况灾后重建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陈家珑不无忧虑地说,目前我国如此巨量的建筑垃圾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便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随意露天堆放或直接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既占地又污染环境,形成垃圾围村、围城的现象,严重影响城乡形象。
建筑垃圾处理技术瓶颈已突破
有数据表明,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率不足5%,而欧盟国家每年资源化率超过90%,韩国、日本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率已经达到97%以上。
人们不禁要问: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率如此之低,是咱们的技术跟不上吗?陈家珑说,尽管与国外相比,我国建筑垃圾在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方面技术还有一定差距,但目前的问题不在于建筑垃圾的处理技术上。“当前有些处理利用技术,我国可以说还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已有的处理技术已可以进行建筑垃圾资源化启动了。”
据了解,近些年来,我国一些地方政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和一些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已经逐步认识到了科学处置和综合利用建筑垃圾对于节约资源、净化环境、美化城市的重要性,同时意识到潜在的市场前景和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相继开展了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实践。
陈家珑说,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在基础回填、再生混凝土及制品方面进行了有效的研究和实践应用,尤其是建筑垃圾再生砖技术,已基本趋于成熟,产品在大量工程中的应用已有四年之久,效果良好。建筑垃圾处理装备的研发和生产也基本能够满足目前实际需要。
问题出在政策上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陈家珑直言不讳:“主要问题在于我们政策的引导与落实上。由于缺乏政策的支持,建筑垃圾资源化根本开展不起来,有再好的技术也无用武之地。”
问题A:管理政策缺乏可操作性
陈家珑指出,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产生、运输、处理、再利用各个层面,只有所有的环节统一管理、协同配合、有效联动,才能形成一个闭合的建筑垃圾处理链,真正实现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目前,这些链节间实际是孤立的。
以北京市旧城建房为例,旧房的拆迁许可由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审批,但其只管拆迁的安置与补偿,也就是说只管人不管建筑垃圾。而建筑垃圾的消纳许可、监督运输许可由北京市政管理委员会审批。新建工程开工许可又由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审批,批准条件并无建筑垃圾处置。于是造成开发商只要解决好人的安置,就可以开工建设。至于建筑垃圾则承包给某些单位和个人,这些单位和个人是否按要求消纳还是随便乱倒,则无人管理或无法管理。最终导致谁产生、谁承担处置责任成为一句空话。与此同时,由于守法(按要求处置)成本远大于违法(随意乱堆)成本,建筑垃圾的随意处置成为目前一种普遍现象。
问题B:源头问题没解决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已有两家建筑垃圾处理企业,但由于缺乏建筑垃圾原材,已处于难以正常生产状态。北京元泰达环保建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建民向记者证实:该公司建筑垃圾生产线消纳建筑垃圾的能力在100-150万吨/年,实际每年只有几万吨的建筑垃圾的来源。他说:“我虽然看到了建筑垃圾就是宝,目前也有能力将其变废为宝,然而,因为自己要去找建筑垃圾,无形中增加了成本。”
陈家珑指出:建筑垃圾处置规定中虽然也要求办理渣土消纳许可证,但并无实质上的约束,加之目前监管体制不完善,各部门之间各行其政,不办理渣土消纳许可证,偷运建筑垃圾的情况时有发生。
问题C:产业扶持政策不明晰
陈家珑认为,目前专项针对建筑垃圾利用的产业扶持政策还不明确。
他说:“中央如何鼓励地方政府搞好建筑垃圾的处置与利用的政策尚未出台。地方政府在政策层面上如何引导和支持建筑垃圾利用工作,对建筑垃圾处理企业、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应用企业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扶持政策,对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怎样准入市场,以及如何鼓励优先使用等,目前这些政策都还需要认真研究与加紧制定。”
在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尽管有些企业有从事建筑垃圾处理的魄力,也进行了一定实践,但因为缺乏产业政策的支持,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化推进的道路走得很艰难。
找寻对策
针对我国建筑垃圾谁产生谁负责没有具体强制措施、对资源再生等可操作性不高、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制力低导致产业化难以实现等问题,陈家珑提出了如下建议:
对策A:立法先行。
借鉴国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一条基本规律是建筑垃圾处理不能光靠技术与市场,必须有政府做为,都是立法先行,对固体废弃物或建筑垃圾有专门的立法,且法律法规健全完善,涉及产生、收集、再生、应用的活动全程,然后,靠高额的税收或强制的处罚措施来推动和吸引企业参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并且,真正落实了谁产生谁负责的基本原则。
对策B:从产生源头管好。
建筑垃圾处置的源头是搞好建筑垃圾资源化关键,所以应尽快建立一套严格的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制度来落实谁产生谁负责。方法是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和个人,首先向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建筑垃圾排放书面申请,经核准取得建筑垃圾处置证,然后凭此再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施工许可证或拆迁许可证。没有取得建筑垃圾处置证的,有关部门不予办理工程开工手续。同时,还应将《建筑垃圾密闭运输方案》提交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备案,明确监管部门和责任,加强信息交流与反馈制度建设,只有建立完善的建筑垃圾收集、运输、处置的全过程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建筑垃圾能够进入到建筑垃圾处置设施进行有效处理和再生利用。
对策C:建筑垃圾资源化的产业政策及走市场化运作路线。
一个新产业的培育,离不开政府全面而有效的支持,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产业的成熟和发展又必须走市场化的运作路线,才能保证其生命力,保证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外的成功经验是,建筑垃圾处置由政府强制实行,同时给以一定的政策扶持,而具体如何处置交由市场运作。为此,要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作为一个产业去培育发展。
链接:研究与实践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产业大有可为
目前,各地对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技术都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除了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市政工程研究院、同济大学等科研人员的科研与实践外,一些有远见的企业也进行了不同的尝试。
由同济大学、上海建材工业设计研究院、上海华东建筑机械厂、上海建设路桥机械设备制造厂、上海德滨机械设备科技有限公司组成的建筑建材业技术创新联盟(上海EF生态环境材料产学研联合体),开发的封闭模块组合式建筑垃圾处理再生骨料回收系统,探索解决建筑垃圾资源化纯化技术、大型化技术、环保化技术三大技术瓶颈,建筑垃圾年处理能力为100万吨。
河北省邯郸市全有生态建材有限公司利用建筑废弃物生产标砖和空心砌块,产品已经用于各类建筑包括高层建筑的墙体达几百万平米;北京元泰达环保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北京首家建筑垃圾处理厂,还利用建筑废弃物生产再生仿古砖;北京天实伟创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做道路基层材料的应用研究并做出了一定特色。从以上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看到我国建筑垃圾循环经济产业大有可为。
元泰达:建成北京首家建筑垃圾处理厂
北京元泰达环保建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建成了北京市首家建筑垃圾处理厂,公司的核心产品是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的混凝土骨料和建筑垃圾制免烧砖,主要产品包括:再生粗骨料、再生细骨料、再生混凝土、再生墙体砖、再生砂、再生仿古砖等。
目前,公司在建筑垃圾回收及再生利用方面的工程应用效果良好,比如建成了再生混凝土结构试验工程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的新实验楼、在北京旧城改造中用再生古建砖建造了崇文区草厂胡同5条20号院等。
据介绍,公司总经理吴建民看到北京周边被垃圾山所包围,萌发了从事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想法。2000年,他开始从沙石生意转入了对建筑垃圾的研究和开发。尽管走得很艰难,勇气和魄力支持他一路走来。通过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合作,经过多年的反复研究实践,已拥有完全成熟的建筑垃圾回收再生专用利用技术体系。
目前,公司建成的北京市首家建筑垃圾处理厂占地面积70余亩,建筑面积约4000平米,并建成了年消化100万吨建筑垃圾的生产线。
按照每年回收建筑垃圾150万吨(其中主要为混凝土)计算,可替代约120万吨天然石材,价值约6000万元;按一般弃填废混凝土计算,每年可减少填埋占地上千亩,与烧结砖相比每年也可节约土地上千亩。同时对建筑垃圾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方面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从而为国家节约大量的垃圾处理费和污染防治费用。
天实伟创:开拓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新领域
作为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在昌平区南口建成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中试科研基地,北京天实伟创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的建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再生利用企业。
据了解,公司开发了建筑垃圾回收、环保型破碎筛分系统,可以生产道路路基骨料、商品混凝土骨料、建材骨料,并在大量的实验研究后铺设了500米供测试实验可实际使用的二级道路。
公司总经理余玄向记者介绍,我国的建筑垃圾与发达国家的建筑垃圾组分差别很大。我国建筑垃圾含有大量的砖瓦材料,发达国家的建筑垃圾主要是混凝土结构,其中砖瓦含量极低,没有对砖瓦含量高的建筑垃圾进行过专门研究。人们凭主观判断普遍认为,砖瓦含量高的建筑垃圾除了制做非承重的墙体制品(例如普通砖)外,没有其他用途;而制砖工艺单位时间消纳建筑垃圾量比较低,不适合大规模的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
余玄说,在大量的实验中发现,当建筑垃圾中的砖瓦含量很高时(不小于40%),建筑垃圾再生骨料作为道路基层材料其性能指标略优于天然材料,推翻了人们已前的主观结论。在制砖配比中掺加比例不同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可以生产不同强度、不同规格的路面透水砖、墙体砖、步道砖。通过道路实验,这一结论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天实伟创的研究与实践做出了以下贡献:第一,为我国建筑垃圾便捷的大规模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可能性,使我国的建筑垃圾大规模再生利用率从预计的最高30%~40%,提高到95%以上。第二,丰富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产品种类,使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的应用范围更加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