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华亭县坚持统筹城乡、科学发展不动摇,不断加快规划一体化、产业集约化、农村城镇化、服务均等化、农民市民化步伐,统筹城乡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至2010年底,全县人均GDP达到3900美元,工业化指数达到64.3%,城镇化水平达到42%,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进入了由工业强县向统筹城乡发展转变的新阶段。“十二五”时期,华亭县将坚持以统筹城乡、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强县富民为主线,以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为目标,积极推行统筹城乡四种模式,深入开展五村联创活动,大力实施助农增收六大工程,努力实现城乡一体、统筹互动、共荣发展,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推行四种模式。根据各乡镇的自然条件、区位特点、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等情况,按经济强乡、城郊乡镇、公路沿线乡镇和贫困乡四种类型,推行统筹城乡四种模式。一是推行转型发展模式。在经济基础较好、但采空塌陷问题严重的乡镇,按照“内外互补、转型发展”的思路,在乡外大面积流转土地,发展集蔬菜育苗、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外向型农业,在乡内结合塌陷治理、生态恢复,整乡发展核桃产业,力争3年内实现核桃整乡覆盖,推动乡域经济由单一依赖煤炭资源的“黑色经济”“地下经济”向全面发展壮大林果业的“绿色经济”“地上经济”转变。二是推行中心辐射模式。在城郊乡镇按照“融入中心、发展城郊、搞活三产、服务县城”的思路,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加快城乡融合。依托川区优势,建办蔬菜、肉牛精深加工和包装型龙头企业,培育壮大特色服务业,发展城郊经济,服务县城发展,辐射带动周边。三是推行城镇带动模式。加快中心小城镇和工业园区工业化进程,扩大城镇体量,完善服务功能,增强小城镇承载工业、带动农业、繁荣三产、聚集人口的能力。依托小城镇建设,大力兴办陶瓷、电瓷、建材以及农产品加工等企业,多渠道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和收入。四是推行扶贫攻坚模式。把边远山区乡镇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采取政策扶持、项目倾斜、社会帮扶等措施,深入实施整村推进,进行连片开发,加大偏远村社移民搬迁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推进城镇设施和功能向农村延伸覆盖。壮大草畜、核桃、蔬菜、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夯实城乡一体化发展基础。
开展五村联创。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深入开展“五村联创”活动。一是创建生产发展示范村。坚持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原则,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为突破口,提高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和机械化装备水平,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形成“一村一业”的农业生产格局。二是创建生活宽裕示范村。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力改善群众行路、吃水、住房等条件,推进享受型消费进入更多农村家庭,力争示范村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增幅5个百分点,实现户户通自来水和广播、电视、电话,村巷硬化道路全覆盖。三是创建乡风文明示范村。以加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广泛开展精神文明系列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农村文明程度,确保示范村计生率达到95%以上,村内无安全生产事故、刑事案件、群体性上访等事件发生。四是创建村容整洁示范村。大面积消除土坯房,集中整治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挂等现象,实施庭院和村庄周边、村巷道路绿化亮化工程,力争示范村沼气或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95%,农户卫生厕所配套率达到50%以上。五是创建管理民主示范村。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配强村级班子,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提高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
实施六大工程。按照统筹城乡结构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的思路,集中全力实施助农增收六大工程,夯实农民增收基础。一是实施特色产业富民工程。加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力度,加快建设“一园三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带动全县农业产业上规模、上水平。按照农业产业适宜区全覆盖的思路,大力实施“万千百十”规模养殖工程,加强核桃产业标准化管理,建立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协会运作、农民主体的蔬菜产业发展机制,积极推进药材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建成一批专业市场、农业合作组织,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至2015年,全县核桃、蔬菜、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30万亩、7万亩和10万亩,牛饲养量达到21万头,四大产业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份额达到50%以上。二是实施生态家园建设工程。整合项目资金,加快新村建设、旧村改造步伐,基本消除土坯房。加强乡村公路建设,大力推广新能源,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到2015年,实现乡乡通公交,有条件的合作社通水泥硬化路、60%的农户用上沼气。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生态修复和道路、村镇绿化工程,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43%以上。健全救灾物资保障和社会动员机制,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灾害处置能力和自救能力。三是实施扶贫开发攻坚工程。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全面实施片区开发、整村推进、移民搬迁工程。争取每年实施10至15个省、县列整村推进项目,对重点贫困村偏远社(自然村)进行整体搬迁。深入开展“手拉手共建新农村”活动,发动县直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携手共建新农村,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力争到2015年,稳定解决温饱人口1.8万人,全面消除绝对贫穷。四是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整合“阳光工程”“两后双百”等培训项目,大力培育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主导产业技术和专业技能等急需人才。坚持每年培训农民工2万人(次),输转劳务3.5万人(次),创收2亿元以上。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倡导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致富能力和法制观念。五是实施民生保障改善工程。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活动场所等工程建设进度,力争2015年实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室目标。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扩大高中和职中办学规模。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生公用经费和校舍维修改造补助标准,使农村学生享受到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完成县医院迁建、中医医院扩建工程,力争农村标准化卫生室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坚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新农合、新农保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六是实施强农支农惠农工程。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确保各项惠农资金安全、及时、足额发放。按每年不低于上年地方财政收入15%的标准列支支农资金,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和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增加对贫困落后乡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形成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加大金融支持农业力度,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
作者:华亭县委副书记 华亭县县长 王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