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孟为)国际化中心城—现代化新城—特色化小城镇—社区化新农村,今后五年,北京将加快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十二五”期间,北京将分类推进新城建设,着力打造功能完善的现代新城。今后5年,北京计划将通州建成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新城;将顺义、大兴等城市发展新区的新城建成综合性新城;将密云、延庆等生态涵养发展区的新城建成区域性新城,使新城成为宜居宜业、更具吸引力、集聚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的现代化城市。
今后5年,小城镇在新型城镇体系中的节点和纽带作用将充分发挥。以重点小城镇为主,着力打造一批旅游休闲特色镇、科技和设施农业示范镇、商务会议特色镇、园区经济特色镇、重点产业功能区配套服务特色镇。启动小城镇试点改革工作,在特色产业培育、土地利用、投融资、人才培养、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深化改革,将试点小城镇建设成为产业集聚区、转移人口的集中区、机制创新的示范区,引领带动全市城乡统筹发展。
“十二五”,北京还将试点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郊区选择一批村庄作为试点,以保护农民利益为前提、以改善民生为目标、以公共设施完善和特色产业发展为支撑,着力建成一批就业充分、环境宜居、住房舒适、设施配套、服务均等、管理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型农村社区,在保持农村特色风貌的基础上,让农民就地享受现代城市生活。
对话
北京将打造5类特色小城镇
记者:“十二五”时期,北京市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北京市发改委委员蒋力歌:小城镇大战略。“十二五”时期加快小城镇建设,已达成广泛共识,既是各级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也是郊区民众的热切期盼。
目前,全市共有182个乡镇,其中68个乡镇已经纳入中心城和新城规划发展范围,42个由市政府确定为重点小城镇,72个为一般乡镇。
“十二五”时期,我们将按照“分类推进、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试点先行”的思路,扎实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全市的城镇化水平。对114个重点和一般乡镇,优先加快重点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重点小城镇区位优势,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一般乡镇共同发展。
记者:北京要建怎样的特色小镇?
蒋力歌:“十二五”期间,我们根据北京小城镇的资源特点,计划打造5类特色小城镇。包括:旅游休闲特色镇、科技和设施农业示范镇、商务会议特色镇、园区经济特色镇和重点产业功能区配套服务特色镇。
记者:今后会有哪些具体措施给予支持?
蒋力歌:我们在特色小城镇建设方面要做三件事。第一件事,研究制定关于推进小城镇改革发展试点工作的政策意见,进一步释放小城镇自身发展的活力。第二件事,设立小城镇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有序、有力参加小城镇建设,让政府投资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第三件事,加快推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特色化发展。
回眸
“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郊区比例均超50%
本报讯(记者孟为)“十一五”期间,本市持续加大对郊区的投资力度。截至目前,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安排到郊区的比例每年均超过50%,安排到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市政府投资比例连续三年超过20%。
5年里,现代交通体系不断完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2010年底,连接中心城和新城的5条轨道交通建成通车;实现了区区通高速;新城至中心城联络通道达21条、新城之间联络通道12条,新城路网骨架初步形成;小城镇联络线和镇区路网建设里程达到352公里,路网体系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村庄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覆盖。
5年里,供排水设施显著改善,郊区农民生活品质提升。95%的重点小城镇实现了集中供水。实施了郊区145万农民安全饮水工程,率先在全国基本解决了农民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实施了阳光浴室、绿色燃气、送气下乡等能源安居惠农工程,20万户农村居民冬季洗上了热水澡,7万户农民用上了清洁廉价的管道炊事燃气。
5年里,教育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逐步趋于均等。实现了10个远郊区县区区有名校分校的目标,农村中小学和城区基础教育薄弱校办学条件得到大力改善。10个远郊区县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快速有序推进。累计建成32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91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已实现全覆盖。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提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