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荣垣是地道的小榄人,今年29岁的他,似乎天生就是制作小榄鱼球的料。进入这行才四五个年头,就打得一手好鱼球:街坊赞赏,争相购买,父亲安心,全面放手。袁荣垣憧憬着小榄的鲮鱼球能够越做越大,走出广东,在外省建立连锁,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8月1日《中山日报》)
小榄炸鱼球是小榄菊花展中的一道必不可少的名菜,相传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巧妇也难把胡萝卜做出肉味道。对于食物来说,食材是非常重要的。袁荣垣之所以鱼球做得好,首先在于对食材的严格挑选。袁荣垣要求,鲮鱼必须是鲜活宰杀的。不仅是鲜活宰杀,由于水质或喂食的饲料等原因,鲮鱼肉没有那么鲜美,或者胶原质少的,他一概不要,因为这会影响小榄鱼球的整体品质。对食材的苛刻要求,对进货的严格监管,这就从源头上为袁荣垣的炸鱼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好底子。
对工匠精神的坚守,是袁荣垣的另一成功秘诀。工匠精神是什么?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把事物做到极致的信念。工匠精神需要时间的淬火,但时间并不会自然成就工匠精神。这一点在袁荣垣表现特别明显。虽然做鱼球仅仅五年,但凭着对鱼球制作的执著和热爱,袁荣垣就掌握了其精髓,其制作的鱼球,让许多人不相信他从事这一行才五年时间。袁荣垣的工匠精神,还表现在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坚守上。他谨遵父亲的要求,在炸的程序和火候的把控上,严格按照传统进行,让小榄炸鱼球色泽金黄,每一口都弹牙且鲜美。食物是有感情的,美食家能够从食物中品出制作者的心理。传统工艺中的许多方法,是上百年经验的总结和归纳,汲取其中的精华,对于保证食品的原汁原味,是很有必要的。
坚守不是一成不变,坚守是要守住精华,坚守也不排除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尤其是陈旧的工艺。学机械的袁荣垣,尊重传统工艺,但他同样不拒绝机械化。在制作鲮鱼球的工序中,有一道是用脚踩鲮鱼肉。很显然,这样的制作方法,不仅效率低下,也不符合现代人的卫生要求,更容易成为品牌商标注册和批量生产的绊脚石。袁荣垣在传统的基础上,改成了机械搅和,一举多得。这样的创新,还有许多,比如在在保持原有风味的基础上,袁荣垣增加了麻辣鲮鱼球、芥辣鲮鱼球、咖喱鲮鱼球等不同口味的鲮鱼球,满足不同食客的需求和食客不同的需求。
做大做强还在于现代经营理念。两个鱼球加起来才一两重,但袁荣垣的鱼球,一天就可销售一吨多,这得益于其现代经营理念。他把父亲创办的“饭斗小榄鲮鱼球”改名为“斗记小榄鲮鱼球”,这就为商标申请扫清了障碍;他有精品意识,制作的鱼球虽然比周边摊档的每斤价格要高出一元,但仍然深受市场欢迎;他更有产业意识,不小富即安,而是立志做出一个大产业,通过不断地创新,扩大生产,把父亲的糊口行当孵化成事业大帆。
一个小鱼球里,可以看出的,是许多大精神。有了这些精神,更多的地方特色小吃,都可以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