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网络流行语从词源上来讲,一般分为三种类型:日常用语的网络化移植、由网络传播而产生的有特殊语法结构的俏皮话以及由社会公共事件中产生的热门表述,近日,城市化委员会委员、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文化与传播教研中心教授曾静平认为,网络语言应该是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同时满足新时代网民需求的。
当然,这样的网络流行语也渐渐登入“大雅之堂”。“雷人”“山寨”“粉丝”“闪婚”“土豪”等已经被编入《现代汉语词典》。曾静平教授表示,汉语文化一直在不断创造、发展,吸纳外来词汇,这些网络词汇也是在不断地丰富着我们的语言。但是,网络流行语也如同一把双刃剑,互联网带来了话语权平等、去中心化、权威解构,同时也使得社会负面情绪、文化粗鄙现象经由网络放大。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也曾多次强调要重视网络流行语出现低俗化的现象。
曾静平认为,网络流行语需要媒体的引导,而且一定是疏而不是堵。但不容乐观的是,网络语言低俗化向部分纸质媒体转移已有显现。调查显示,一些市场类刊物、文化类报纸为吸引眼球,故意制造、应用网络低俗语言的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