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城市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放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来谋划推动,尤其是在“十二五”期间,我市积极主动探索,走出了一条以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建设为统揽、具有南阳特色的绿色城镇化路子,城市建设和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城市已经成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中原大市转型跨越的主阵地。
城镇体系日益完善。我市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等100多项规划。初步构建了“一主一副两轴四极五城多点”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和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县城、重点镇、新农村协调发展的现代城乡体系。
城市规模快速扩大。鸭河工区、官庄工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成立运行,市辖区由3个增加到6个;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27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27万,用地规模达到165平方公里;10个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00.6平方公里,城市空间进一步拓展。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2.07%。西峡县入选省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镇平县石佛寺镇等9个镇入选省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城市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实施中心城区带动和县域经济发展“两轮驱动”战略,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升。新建、改扩建城市道路70余条,建成光武大桥、仲景大桥、雪枫大桥等桥梁46座,整治城市内河20.7公里,建设城市公园27个,建成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各12座,中心城区和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8%和73%;中心城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5.8%、39.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5平方米。南阳先后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等荣誉。
城市作用逐渐凸显。全市经济总量的78%在城镇产出,投资的82%在城镇发生,消费的77.9%在城镇实现,劳动力的80%在城镇就业,产业集聚区和城市新区成为拉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火车头”,中心城区和县城成为集聚人口、资源、要素、产业的主平台。
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行居住证制度,强化“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不断完善,“三个一批人”城镇化加快推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深入实施;积极开展城市管理下沉,深入推进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初步构建了“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