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成都统筹城乡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城市化之路
——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成功实践
时间:2011-03-05 09:42:28  来源:新华网  作者:牛文元 

与传统城市化特别强调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高低作为衡量的尺度不同,新型城市化战略全面反思了传统城市化的症结,坚持在适度城市人口规模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坚持在区域空间上实现大中小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坚持实现城乡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坚持实现城乡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互相统筹,坚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共同发展、公平发展与和谐发展,坚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求,坚持以城乡之间和城际之间攫取财富和分享财富的机会平等为标志,逐步达到减缓和解消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共同富裕的城市化之路”。只有消除传统城市化的弊端,走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型道路,才能真正使城乡之间从异化走向同化,从对立走向统一,从二元走向一元,从而将威胁社会和谐的“第一矛盾”始终维系在安全阈值之内。这种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体系,通过寻求梯度合理分布、资源空间优化和系统运行流畅的“整合交集最大化”为根本出发点,才能使统筹城乡的区域“发展红利”得到充分涌流。

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基本经验,所带来的可喜成果是找到了消除传统城市化的三大弊病:一,认为城市化必然加重社会的二元结构。实践中,只要认真贯彻“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公共服务均等化,完成社会保障体系的全覆盖,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在真正意义上的机会平等,城乡分离与二元结构是可以解消与克服的。二,认为城市化的结果应当是城乡不分、均一分布与遍地开花。设计上,必须考虑到地理基础的差异、发展阶段的差异和发展环境的差异。承认城市与乡村的功能布局在三维模型中(时间、空间、速度)的表现是非均衡的、非对称的和非线性的,但同时又必须是不超出临界的、非突变的、有合理梯度的城乡共同体。三,认为城市的发展必然产生“城市病”。原则上,只要建立起以“发展克服城市病”,以“规划减少城市病”、以“管理医治城市病”的全新观念,通常的城市病是可以得到克服的。

从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基本经验中可以看出,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标志的新型城市化,是对传统城市化的扬弃。它是在城乡统筹、城乡协调、城乡一体化的总原则下,“提升农民攫取财富的能力”、“实现农民从体能向技能的转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变农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统一覆盖城乡全区域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教育和就业的机会平等”、“构建适应城乡一体化的组织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等。由此,它并不单是以城市人口占全区人口比例的大小作为城市化的唯一标志,而是以要素互补、城乡一体、共同富裕,全面流动为标志,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共生。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标志的新型城市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形态、经济形态、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的统一体。这种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区域经济一元化体系,通过寻求梯度合理分布、资源空间优化组合和系统运行合理流畅的“整合交集最大化”为根本出发点,才能使区域的“发展红利”得到充分涌流,“公平正义”得到充分表达,“社会和谐”得到充分体现。(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 牛文元)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