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竹炭食品”符号经济不能“野蛮生长”
时间:2016-04-06 11:47:05  来源:光明网  作者:杨朝清 

    “竹炭食品”近两年开始走红,竹炭花生、竹炭面包、竹炭月饼、竹炭蛋糕等一度成为畅销食品。记者在国内某知名电商平台及微博、微信上看到,多家商户和“美食自制达人”在线销售“竹炭食品”,并宣称可帮助食用者吸附体内有害物质、净化血液、清洁肠道、排毒养颜甚至防辐射等多种功效。(4月5日《新京报》)

  在消费社会,商品的符号属性进一步凸显。食品不仅要能够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还要能够满足人们对卫生、健康、养生等方面的需求。深谙老百姓消费心理的商家,将“符号经济学”发挥得淋漓尽致;那些在食品安全上并不可靠的商品摇身一变,贴上了“竹炭食品”的耀眼标签,成为畅销商品。

  正如广告符号学家威廉森所说,“人们是通过他们所消费的东西来被辨认,而不是通过他们所生产的东西而被辨认”。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渐次丰盈,老百姓对食品的评价标准逐渐从“好吃、美味”到“吃得有品质”过渡。精明的商家总是善于投其所好,通过广告营销的方式,将“符号经济”的虚火越烧越旺。

  不论是“菜单傍名人”,还是“高价平安果”,抑或“疯狂的玛咖”,“符号经济”的背后,通常都隐伏着商业资本的推波助澜。对于商家而言,“符号”只是一种可以用来进行利益变现的工具,至于“符号”是否靠谱,他们往往并不关心。“符号经济”让商品更好卖、更赚钱,这种背离规则意识和公共精神的生存理性,让“符号经济”处于一种“野蛮生长”的状态。

  然而,在一个盛行符号互动的时代里,一旦“符号经济”涉嫌虚假宣传,不可避免会给消费者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伤害。在工具理性的裹挟下,“竹炭食品”被塑造成具有神奇功效的“高档商品”;殊不知,“竹炭食品”不仅对人体健康无益,反而是一种非法添加食品。

  “金玉其余,败絮其中”,在竹炭食品上得到鲜活的体现。商家和消费者的符号互动,真实是基本前提;如果刻意隐瞒、欺骗甚至夸大其词、无中生有,难免会导致“符号经济”的迷失与走偏。当“竹炭食品”沦为商家自说自话、自弹自唱, “舌尖上的安全”就得不到守卫。

  电商也好,微商也罢,依托于互联网的“符号经济”显然不能成为市场监管的空白地带。提升违规成本,提高社会规范的震慑力和约束力,只有让“符号经济”回归真诚的态度、真实的力量这一根本,才能实现商家和消费者互利共赢。说到底,“互联网经济”不能陷入“公地的悲剧”,遭遇商家竭泽而渔的开发和利用;只有戴上“紧箍咒”,类似“竹炭食品”的虚假宣传才会越来越少。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