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流动大军,主角已悄然改变。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中国正面临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迁移,2010年流动人口达2.21亿人,“80后”正逐步成为主体。如何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成为一道亟待破解的时代命题。
2月28日—3月1日,国家人口计生委在广州召开“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暨全国‘一盘棋’机制建设会议”,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的新思路。
80后逐渐成为主体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人口流动迁移与分布呈现新的变动趋势。”据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介绍,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达到2.21亿人。劳动年龄人口中,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占42.8%,逐步成为主体,未来30年,还将有3亿多农民进入城镇。
人口流向出现新变化,人口分布呈多元聚集态势。2010年跨省流动人口所占比重比2009年下降近2个百分点,内陆城市群和中心城市成为新的人口聚集区。
举家迁移和在流入地长期居留趋势明显。一半以上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居住3年以上,流动人口携配偶、子女、父母一同流动的已占66%。接近六成的流动人口子女随父母一同流动。
就业分布集中,收入有所提高,但劳动权益保障仍是薄弱环节。我国城镇化率虽然达到47%左右,但没有城市户籍的农民工多达1.6亿。
新生代流动人口思想活跃,提高收入、融入城市的愿望更为迫切。调查显示,63.8%希望未来3年继续留在流入地,87.4%愿意融入现居住地生活,26.1%希望农转非,67.8%希望落户大城市。
“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况的新变化,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新要求。”李斌指出,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
流动人口数据库已纳1.2亿人
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摸底流动人口信息是前提。
在广州海珠区沙园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杨志超告诉记者,该街道人口计生工作、流动人员服务管理、出租房屋管理由同一位副主任分管,确保计生专干、出租屋协管员及时沟通、更新流动人口相关信息。
据介绍,流动人口的主体是育龄人群,人口计生系统不仅对该人群相对熟悉,而且其覆盖全国县(市、区)、乡(街道)、村(社区)的服务网络,触角灵敏,最具“实时采集、按月上报、动态更新”的流动人口信息统计监测的优势。
目前,全国20多个省建立了省级全员流动人口或育龄妇女数据库,国家跨省流动人口全员数据库初步建立,国家和省级数据库已收录流动人口信息1.2亿个。
“现在,鼠标一点,外来育龄妇女的孕检证明、生育证明就能传回户籍地,不用她们再回乡奔波。”湖南省湘潭市高新区宝塔街道计生办流管员陈继红,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查看系统指示的待办信息,如进行生殖健康体检、协助核查政策外怀孕情况等,及时组织落实。
信息化给人口计生工作提供了一个有力工具。2009年,国家人口计生委开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一盘棋”建设,计划3年时间建立省内、区域和全国的“一盘棋”工作机制。核心是实现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信息化,使流动人口户籍地与现居地之间的互通共管真正“落地”。
“如今,流入、流出两地协作提速,不到一分钟,外来育龄妇女的生育情况可以全盘掌握。”陈继红说,如果系统指示的待办信息反馈不及时,超期将被逐级督办。所有工作都有记录、留痕迹,谁是谁非,奖勤罚懒都有依据。
49个城市试点计生服务均等化
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一盘棋”工作机制,为全面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切入点。
来自广西的覃瑶苗到广州打工已近2年。离开家乡前,她去办理流动人员生育证明,工作人员一再提醒:“到广州租了房子后,先去街道办事处登记,可享受许多免费服务。”去年覃瑶苗怀孕后,广州海珠区沙园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给她一份登记表,使她享受到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婴幼儿免疫接种及早教活动等服务。
2010年,国家人口计生委会同中央综治办、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启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以计划生育服务为突破口,探索在流动人口聚集的主要城市,基本建立起适应城乡区域一体化的新型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作为49个试点城市之一,广州市已实行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据悉,广东省日前公布珠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方案,将2400万常住流动人口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