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发展和老年人的需求越来越广泛,适应老年群体需要的老年产品、养老服务、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需求十分巨大。对此,城市化委员会健康城市专委会专家顾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于日前接受采访称:“根据预测,到2050年,世界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20亿,占总人口数的22%。而在中国,老年人比重将占总人口的33.6%,意味着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
周燕珉指出,目前我国在养老项目上存在着不少问题。虽然医院中扩建了不少床位,但我国老龄人口仍呈低龄化特征(2020年60至79岁老人占88.1%),尚不需要过多护理服务。一些养老机构存在服务差、地段偏、收费高等问题。再加上交通、医疗、服务配套设施等方面不足,无法满足护理型老人的需要,只能吸引健康活力型老人入住。而大量地产企业新建民营养老设施收费高昂,将工薪老人挡在门外。”
“不少地方大规模建设集中型养老社区,认为这是解决养老问题的最佳方式,这是个误区。”周燕珉说,“老人居家养老、就地养老意愿始终占据主流,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因人力物力资源匮乏、利润低、风险高等因素,迟迟难以得到发展。发达国家的养老模式已经逐渐发生变化,机构已经从远郊回归市区和社区,目前,已经从集中供养发展到建立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鼓励老人回归混龄社区,邻里互助。”
周燕珉认为,我国也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设混龄社区,保持老人与社会的紧密互动,同时应该用“一碗汤的距离”,打造理想的养老居住模式。周燕珉解释,一碗汤的距离,是指以前老人需要一碗汤,住得近的儿女送到老人家,热汤就不会变凉。而如今,承担照顾老人的这一重任则将落到社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