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市管理需要法治大局观
时间:2015-11-12 11:24:13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王旭 

    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要求,推进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让城市成为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这一要求显示,城市管理工作改革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执法体制,而是站在人民美好生活的角度,对城市管理法治化与治理现代化的追求。这离不开在法治大局观下,全面、准确发挥法治在城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城市管理的法治化,要在新型城镇化的整体战略下实现。我国的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一个人口集中的历史过程,更是城市功能多样化和城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立法和执法要有统筹兼顾的类型化思维,避免“一刀切”。例如,在属人管理上,城市管理既要满足常住人口和收入较为稳定群体的需要,也要确保流动人口、低收入人群等最基本的利益,要有底线思维。对于一些低收入人群的简单商贩活动,既不能简单取缔,也不能放任自流,必须通过集中区域、设定条件的管理方式来提供有效服务,在服务基础上实现秩序。

  从世界经验和我国发展实际来看,城市管理在有的历史阶段需要做“加法”,例如赋予管理部门更多的职权,将更多的事项纳入到以政府为主体的管理结构中,等等。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通过相对集中行使处罚权的方式,形成了城市管理的综合执法机构,对城市管理的规划、建设、管理等方方面面进行了全覆盖的功能设计。当然,在有的历史阶段,城市管理又需要做“减法”,尤其是对于一些特大型甚至世界级都市、城市群,需要对一些非核心功能进行疏解。这就要形成协同共治的思路,政府管理要向社会和市场让渡权力与分散任务,调动市民自身的积极性来参与治理。中国自古就有“简约治理”的传统,法律应该有更多制度创新,让社会、市场与市民承担起城市秩序维护、公共产品供给的分散任务,政府起到辅助性与托底的责任。

  城市管理法治化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尊重城市发展的规律。从执法体制改革切入,正是当前中国城市管理改革问题导向的表现。力量不下沉,市县一级城市管理职能交叉、空白,管理效率低下,是当前我国很多城市管理中的问题。综合执法机构的法律性质、法律权限都存在不同的模式,缺乏顶层设计。例如地方城市综合执法机构的隶属关系不清,执法人员身份不明,等等,都是阻碍城市管理有效、合法、负责任的关键,需要通过顶层设计予以明确和解决。

  今天,完善城市管理的复杂性在于,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工业革命初期的城市,而是被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所包裹的城市,需要适应新业态和创新发展的要求。对于这个历史阶段,城市管理既要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刷新和升级管理手段与方式,打造“智慧的城市”和“移动的城市”,让人民感受到城市生活的便捷,同时也要应对信息产业、平台经济等新业态给城市管理带来的问题。例如城市的食品安全监管,就不再仅仅是应对线下风险与实体经济,传统以现场执法和抽检为核心的手段,在面对网购平台、自媒体交易与结算时就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城市管理必须在体制机制创新中,不断适应新的城市形态和产业形态,提升自身应对新问题的能力。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