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14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8家部属环评机构一半完成脱钩 环评业“洗牌”
时间:2015-10-29 10:18:44  来源:华夏时报 

    环评行业正在经历改革“风暴”。

  今年3月,环保部宣布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将限期彻底脱钩,环保部直属单位的8家机构今年将率先完成。截至目前,环保部部属8家环评机构已有一半完成脱钩。

  中国环境修复网研究员张旭辉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随着环评改革的推进,以往许多带垄断性质的灰色收入在市场竞争下将不复存在,环评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环评的作用正逐渐被严厉处罚、污染损害评估、责任认定、环境修复、受害者赔偿等所替代。

  环评师离职

  如果不是太失望,就不会选择离开。如今,离开环评行业,投身环境修复领域,成了王兵(化名)毕业以后做出的第一个重大选择。

  “在做环评报告的过程中,领导经常施加压力,把原本不能通过的环评数据强行修改。自己刚步入社会,有时候没有按照领导的意愿做事,就会被批评、扣工资。”王兵说,“始终看不惯他们,违背自己的良心作假,不到一年我就辞职了。”

  王兵现在从事环境修复的工作,拿到了相关的工程师证书,“不能说是小有成就吧,但也能混口饭吃。”

  据悉,环评师日常收入虽低,但责任不小。每逢出现安全事故,例如今年的福建古雷PX项目爆炸、天津港“8·12”大爆炸,公众首先联想到的就是环评有问题,甚至连安评的事也会让环评“躺枪”。环评师抱怨,环评就是各部门推卸责任的替罪羊。

  “做环评这么多年,我完全找不到价值感和存在感。项目不通过,是你环评师无能;项目通过了,是企业自己环保措施做得好。企业赚多少钱跟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我有的只是做一本报告书400元、列一个表格200元的所谓提成而已!”一位业内人士说。

  而今年以来,环保部又启动了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限期彻底脱钩的行动。3月25日,环保部公布《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工作方案》,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将分三批,在2016年年底前全部脱钩或退出建设项目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环保部直属单位的8家机构今年率先完成。

  这进一步引发了环评行业的“地震”,不少环评师失去了对职业的信心,纷纷离职。今年4月,《南方周末》联合环评爱好者网调查显示,对于脱钩之后的个人去向,在接受调查的1329个环评师中,约一半的环评师选择了“保留系统内身份,不再从事环评工作”。

  “风暴”来袭

  改革总是伴随着阵痛,如今环评改革的“风暴”已经来临。

  2014年11月26日至12月26日,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中央第三巡视组对环保部开展了专项巡视。今年2月9日,巡视组向环保部党组书记陈吉宁、部长周生贤反馈了专项巡视情况。

  反馈意见中明确指出,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红顶中介”现象突出,容易产生利益冲突和不当利益输送,要求“限期完成环评机构脱钩改制,规范环评技术服务市场”。

  随后,陈吉宁2月12日主持召开党组会议,要求针对巡视组反馈的环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全面整改落实方案。3月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陈吉宁又向社会公开承诺:环保部直属事业单位的8家环评机构,今年率先全部从环保部脱离。其他地方的分批分期也要全部脱离,逾期不脱离的,一律取消环评资质。

  4月29日,《中共环境保护部党组关于中央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公布,截至3月底,2家部属单位所属环评机构已完成脱钩工作。明确要建立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52个,其中16个已印发、18个待会议审定、18个在制订中。

  6月19日,环保部开展了“环评和监测工作创新”大讨论。陈吉宁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推进环评、监测工作再上新台阶。

  9月,环评改革再放“大招”。环保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潘岳时隔7年后再次分管环评。上一次分管环评时,从2005年初到2007年期间,潘岳曾经连续掀起过三次“环评风暴”,叫停了80多家涉及钢铁、电力、冶金等领域的总投资超过千亿元人民币的大项目,给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开出过多张罚单和整改通知。

  潘岳再次执掌环评后,一系列环评改革的政策、措施开始密集出台:9月25日,环保部开展专项整治出租出借环评资质行动;10月9日,颁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10月13日,通报2015年度环评机构检查情况;10月18日,又对部分省(区、市)重点化工园区及涉危、涉化重点建设项目开展环评专项检查。

  截至目前,环保部部属的4家“红顶”环评中介——中晟环保科技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中绿实业有限公司、南京国环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已完成脱钩。

  规划环评上位

  未来,环评何去何从?潘岳表示,环保部将通过强化环评制度,特别是以规划环评制度为引领,全面推进和完善环境保护各项制度。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环评分为“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简称“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简称“项目环评”)。但从现实情况看,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重项目环评、轻规划环评”的现象。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汪劲表示,项目环评只是相对“末端”的一种前端预防,其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2002年我国设立规划环评制度,意图就是将预防原则贯彻在政府规划决策的最前端;然而,由于各部门对规划环评认识不一,最终造成《环境影响评价法》对规划环评的规定不甚详细,使其在实践中很难具体操作。

  数据显示,从2003年《环评法》实施以来,通过审批的113个煤炭矿区总体规划中,有52个是在规划环评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审批的。作为环评管理体系的“龙头”,规划环评“落地难”使整个环评制度的成效大打折扣。

  10月27日,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战略环境评价项目启动会暨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咨询组成立会议上,潘岳表示,规划环评在决策链的前端就实现早期介入,能使规划更绿色、更环保、更源头预防。通过规划环评,生态文明理念就能变为一个个实实在在的绿色产业规划、城市规划、流域与区域规划,实现理念的具体化、规则化、可操作化。

  “当前能真正推动发展战略和规划不断绿色化的重要手段,就是规划环评。”潘岳表示,未来5年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规划环评大有可为的关键时期。环保部要迎难而上,以规划环评落地引领环评的改革与创新。

  目前,环保部已经进行了大量工作。包括: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进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推动《环评法》《规划环评条例》修订等法律法规的配套工作,探索环评与排污许可深度融合等创新管理方式,以及严肃环评违法行为责任追究等。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