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限行限购 我们的“城市病”会越来越重吗
时间:2011-01-06 09:46:39  来源:中国青年报  
“用单双号限行、限制购车等方法解决‘城市病’是低级手段。”近日,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樊杰研究员,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认为,“中国的城市发展,已经到了必须转型的时候了。”

  中国青年报:如今,城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等问题颇受关注。您怎么看待这些“城市病”?

  樊杰:城市化从来都是有利有弊的。如果城市发展路径正确,“城市病”的发生概率可以减小甚至规避;如果发展路径存在问题,“城市病”会越来越重。

  如今,不少城市的发展路径就存在严重问题。比如很多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与品位,被清一色的钢筋混凝土代替。要知道,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再想通过“旧城改造”来恢复特色非常困难。不少城市的人居环境,特别是大气与水环境也在不断恶化。

  现在许多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但城市效率与城市发展之间,其实呈反向关系——当城市变大后,人们上班时花在路上的时间变成了一两个小时,堵车时甚至要三四个小时。这种情况下,用单双号限行、限制购车等方法解决“城市病”是低级手段。就像教育小孩,家长只知道在他不听话时给一巴掌,却不知道怎样从根本上去教育他。

  中国的城市发展,已经到了必须转型的时候了。
  中国青年报:怎么转型呢?

  樊杰:每个城市都应有自己准确的定位,不能太多、太乱。现在有些城市集中的功能太多了,总喜欢把各种各样的功能集中在一块狭小的区域内,既要做商业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还要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制造业中心、重工业中心。每一项城市功能都需要巨大的就业人口,而每个功能下面还会衍生出许多分功能。

  城市化原本的目标,是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方便、舒适。但是现在很多城市的发展,会从根本上背离这个目标。

  另外,在一定区域内,大、中、小城市之间应形成空间与功能上的有机衔接。大城市功能应该得到分解,在大城市带领一群“小兄弟”的格局下,更加突出大城市自身的带动辐射作用。

  这种科学规划,是科学家与政府共同的工作,不能由政府领导拍脑门决定。

  中国青年报: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大中城市还普遍存在环境恶化问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二五”的规划建议提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注重以人为本、生态环保。您认为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努力呢?

  樊杰:我们可以对公共资源进行“空间管治”,使其得到合理配置。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力量,但在某些时候,市场会失灵,特别是对水、土地等长期性、战略性、涉及整体利益的公共资源而言,完全依靠市场进行配置,可能会使这些资源向部分人群、企业和地区集中,影响整体发展。

  “空间管治”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针对那些大家都想使用的公共资源。以京、津、冀的水资源分配为例,张家口、承德等城市可能会说,我们的经济相对落后,需要发展耗水工业发展经济。但如果它们把水用光了,下游的北京和天津怎么办?但如果北京和天津大量使用水资源得到了发展,对张家口和承德来说又不公平。这就需要充分协调资源各方的关系,比如张家口和承德不能把水用完了,北京和天津也应给它们一定补偿。
  第二类“空间管治”的对象是大家能认识到重要性,但又不太愿意干的事儿,比如生态建设。原因很简单,只进行生态建设不挣钱,所以许多地方宁愿砍树也不栽树。但如果生态遭破坏,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就都会受影响。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管治”。

  第三类“空间管治”的对象是,大家明知自己做错了,但由于对自己有利,还一直在做的事情,比如环境污染。以渤海湾的排污问题为例,各方都不想主动减少排污,都认为“别人在排污,我为什么不能排”。这样下去,渤海湾就有可能变成臭水塘。

  中国青年报:不过,当前许多地方的发展规划中都提出要建“工业中心”。您怎么看?

  樊杰:许多人认为,如果一个地区将生态建设作为发展重点,会限制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因为很多经济发达地区都是靠发展工业成长起来的,种树的人往往拿不到钱,不种树的人却得到了利益。

  但对于某些只适合进行生态建设的地区,就算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发展了工业,三五年过后发展也会没后劲,最终工业企业只能倒闭。到那时,如果想把自然环境恢复到之前的水平,就算把发展工业带来的全部效益投进去都不一定够。

  “首钢搬迁”就是一个例子。早在二三十年前,就有人文-经济地理学者提出,钢铁工业不适合在北京发展,首钢应搬迁,甚至选好了搬迁地址。现在看来,如果当时能按学者的建议搬迁,而不是等到现在首钢规模这么大、就业人口这么多的时候才搬,相应的损失肯定会大幅减少。

  中国青年报:怎样才能让搞生态建设的人得到回报呢?

  樊杰: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当某些地区因保护生态环境丧失发展机遇时,受益的企业、其他地区,甚至国家,就应对其进行补偿。例如,我们在长江上游建生态保护林,减少了长江的含泥沙量,延长了三峡大坝的使用寿命,增加了三峡水电站的发电收益。那么,三峡水电站就应对长江上游生态林建设方给予补偿。
  由于这个补偿机制非常重要,国家发改委已牵头成立了《生态补偿条例》起草委员会,开始在全国调研。

  中国青年报:即使有生态补偿机制,很多地方可能也不太愿意放弃GDP吧?

  樊杰:所以,我们应按全国主体功能规划,来制定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标准。一个区域的发展战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党政领导干部的观念与行动,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干部考核体系的约束与牵引。

  在过去,我们对干部的考核主要看经济发展。比如看招商引资的力度、工业化程度和GDP增速等。对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言,在经济高速发展二三十年后,本应进入经济增长的转型期,主动改变产业结构,提升发展品位。但转型是有风险的,这可能意味着GDP增速的下降。很多地方领导不愿去担这个风险。

  一些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本应进行生态保护,但在GDP考核标准的鼓动下,地方还是不惜以破坏生态换取短期利益。并且,在官员轮换的情况下,许多地方官员为了使自己任期内的经济增长达到最高点,经常采取竭泽而渔的发展策略。在他们看来,保护生态环境是长远的事情,近期很难获得明显收益。

  中国青年报: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樊杰:具体考核标准应按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加以区分。比如对于一个三江源保护区的干部,我们不能要求他必须使地方GDP增速达到多少,而应要求他使当地水质达到什么指标。对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我们也不应重点考察GDP增速,而是着重考察产业升级、转型速度、能耗减少比例和区域影响力水平等。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