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推进全域旅游 三年覆盖六百个县
时间:2015-08-27 16:28:22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国乡村旅游亟待升级。

  全域旅游所追求的,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而是游客旅游质量的提升。全域旅游需要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能够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旅游可以加快城乡之间的互动融合和统筹发展,可以促进民族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促进国家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增强理解。

  未来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1.5万美元,50%以上的居民进入中等收入之列,居民人均年出游将超过5次,全国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70亿人次,旅游将成为大多数人的普遍性消费。

  作为世界最大的国内游市场,我国城镇居民周末休闲节假期出游,70%以上选择周边乡村旅游点,全国主要城市周边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近年来增长均高于20%。

  一些地方乡村旅游发展停留在为游客做几个农家菜、安排几张床位的农家乐1.0版。这与城市游客的要求不相吻合,乡村旅游一家一户、各自为战、分散经营的模式要转变。

  8月18日至19日,全国旅游工作研讨班在安徽省黄山市举办。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就下一步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旅游数据中心建设、旅游精准扶贫、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旅游产品建设等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对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李金早给出了明确目标:“在2000多个县中,每年以10%的规模来创建。今年要推进200个县实现全域旅游,3年实现600个县实现全域旅游。”

  李金早表示,只有通过全域旅游才能提升资源的配置,旅游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水平,对资源的需求已经不局限于景区景点。“全域旅游对生产要素的配置,更能发挥旅游的导向作用!如果我们工作的重点仍然局限在景区景点,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和宏观效果都会受限。要用全域旅游的概念,布局旅游产业发展,发挥全域旅游对生产要素布局的导向作用。”

  全域旅游是把一个行政区当做一个旅游区,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所追求的,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而是游客旅游质量的提升。全域旅游需要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能够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迎接“旅游+”新时代

  李金早表示,我国正在迎来一个“旅游+”新时代。

  “旅游+”是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的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在此过程中,“旅游+”也有效地拓展旅游自身发展空间,推进旅游转型升级。

  李金早表示,旅游业无边界,“旅游+”具有天然的开放性、动态性,“+”的对象、内容、方式都不断拓展丰富,“+”的速度越来越快。经济社会越进步发展,“旅游+”就越丰富多彩。就此而论,“旅游+”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标志。

  长期以来,我们关于旅游的认识停留在简单的消费层面,把旅游看成是孤立的行当,而关于旅游对投资、进出口的拉动作用,及旅游对国民经济的真实贡献研究甚微,知之甚少,关于旅游对社会层面和政治层面影响的认识则更为不足。其实,旅游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仅是消费,它是兼具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功能的新增长点;旅游同样是增强国民幸福感、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增长点;是优化区域布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增长点。推进“旅游+”,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一业促五化”,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网络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

  李金早说,实践证明,旅游可以加快城乡之间的互动融合和统筹发展,可以促进民族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促进国家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增强理解。而这些交流互动或以消费、或以投资、或以进出口、或以三者并存的途径,以市场的力量,植根于民众之中。“旅游+”则发挥着推波助澜的加速作用。

  旅游+是经济转型升级新引擎

  “旅游+”正在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和时代潮流,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推动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2014年,我国居民人均出游超过2.5次,旅游市场规模38亿人次;未来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1.5万美元,50%以上的居民进入中等收入之列,居民人均年出游将超过5次,全国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70亿人次,旅游将成为大多数人的普遍性消费。

  今天的“旅游+”,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国家整体发展为“旅游+”创造了条件。新常态需要转换创新驱动,需要找到新引擎。“旅游+”正在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当前中国旅游业正在迎来一个大调整、大变革、大跨越的新阶段,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从数量增长到质效提升、从粗放经营到集约发展的新变化,正在迈向一个社会化、全球化、现代化发展的新时代。

  “旅游+”是一种能力,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业已经集聚能量,具备推进“旅游+”的能力。

  旅游业成为吸引投资和新要素的热点,成为资本市场热点。旅游企业兼并重组不断,各种资本相互融合协同、旅游投融资模式不断创新,旅游与金融融合不断深化。2014年,全国旅游直接投资7053亿元,同比增长32%,高于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5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全国实际完成旅游投资3018亿元,同比增长28%,比第三产业投资增速高16个百分点,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速度高17个百分点。

  城乡共享“5+2”生活模式

  李金早表示,作为世界最大的国内游市场,我国城镇居民周末休闲节假期出游,70%以上选择周边乡村旅游点,全国主要城市周边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近年来增长均高于20%。2014年,全国有“农家乐”超190万家,乡村旅游特色村10万个,接待游客12亿人次,约占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乡村旅游营业收入3200亿元,同比增长15%,带动3300多万农民受益。5天工作,周末两天休闲旅游。我国乡村旅游初步形成围绕大中城市、名胜风景区、山水生态区、特色农业区的发展格局,成为城镇居民“5+2”生活模式的主要载体,国内旅游发展的主战场。

  李金早认为,从全国来看,乡村旅游发展还带有自发式特征。旅游基础设施配套不足,产品开发粗放、结构单一,同质化现象较普遍,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现代旅游产业体系仍不健全,难以满足多元化旅游消费需求。一些地方乡村旅游发展停留在为游客做几个农家菜、安排几张床位的农家乐1.0版。这与城市游客要求不相吻合,需要加快转型升级。乡村旅游一家一户、各自为战、分散经营的模式要转变。我们要从加强组织化入手,推动产业化发展,提升乡村旅游发展品质,扩大乡村旅游综合效益。具体地就是实施乡村旅游提升工程,预计2020年,全国将形成15万个乡村旅游特色村,300万家农家乐,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20亿人次,受益农民达5000万人。

  李金早表示,旅游业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作为国内旅游休闲主战场和旅游就业主渠道,乡村旅游必将通过“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线上线下、城乡资源要素整合,实现跨产业融合。这不仅关系到全国6.7亿农业人口福祉,也关乎7亿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城乡联动、乡城互动必然为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二元结构发挥积极作用。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