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爆炸事故,真相一点点浮出水面,那些潜伏在水面以下的人也渐渐露出真容。对于那些将责任挂在嘴边的有关部门来说,最尴尬的事莫过于,这家毗临居民区、与学校为伴的高危企业居然不是一家三无公司,而是一家走完所有程序,拿到了所有应有的认证的正规企业。
新华社的报道揭开了瑞海神秘的面纱,这不是人地矛盾的升级,也不是城市扩张与经济发展的两难,而是一起彻头彻尾的人祸、一个暗箱操作、蛇鼠一窝、监守自盗的老故事。
一旦触及到真相,有些看起来很奇怪的事就不奇怪了,比如,为什么这样一个高危仓库距离万科清水港湾小区只有短短的500多米?比如一家成立没几年既无资历也无经验的民营企业竟然直接涉足危化品经营……
依国家法规,这个地方只能出现一个普通的物流仓库,而不是一家危化品仓储企业。别人拿不到的安评报告,他们如探囊取物;别人需要用安全和承诺作出保障的环评民意调查,他们可以不经居民签字这一环节,将所有人都蒙在鼓里取得。这些审批者监管者凭什么听任摆布?光一个离居民区太近,就能将所谓的合格报告、达标资格打回去了,有关部门审批盖章之前,就没去实地看一看?这样的监管跟摆设又有什么区别?
乱象的背后总是能找到腐败的成因,我们已经在很多起类似的事件中看到这样的内在联系。从报道披露的细节看,两个股东在审批前,面临的是现实条件的劣势、法律法规的严苛和审批环节的繁琐,但两人审批过程中的表现则如入无人之境,上演了一出人定胜天的闹剧。一个负责公安消防,另一个负责安监、港口管理局、海关、海事、环保方面。从成立一家公司到获得大家梦寐以求的危化品经营资质,瑞海公司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人们有理由发出这样的质疑: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有多少个饭局里觥筹交错,有多少利益在暗通款曲。
手握着权力,却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在这起事故中,涉及危化品监管的部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起事故的帮凶。每一个环节都是悲剧的制造者,每一个在审批表上签字盖章的人都是责任人。这些人如果不能绳之以法,如何来告慰逝去的生命?
在形同虚设的监管面前,距离算什么,与居民近在咫尺也不是问题,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国家法律又算什么,领导的签字批示才是硬道理。这是权大于法酿成的悲剧。为什么需要用倒追的方式问责审批者监管者,就是因为权力被滥用了,置于法律之上,只要权力一天不被关进制度和法律的笼子里,诸如此类法律被权力架空的事就有可能再次发生。那些逝去的烈士还有无辜的群众,他们的生命不该以这样一种方式被剥夺,他们也不应该成为一些人用权力玩弄法律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