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近日,2015年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共召开了11个分论坛,与会的国内外专家和政府机构人员讨论了绿色交通和珠江两岸发展等众多议题。城市化委员会战略咨询委员、清华大学规划院副院长尹稚曾在2011年领衔参与南沙新城规划,他介绍当时最核心的探讨问题就是南沙规划如何改变广州老城区疏密无致、高度粘连化的局面,试图走组团化的思路。他希望今后南沙能延续和坚持探讨复合型功能网络,“不然(就会)像通州成为北京市交通最困难的大‘卧城’,如果想再叠加行政功能都不知道怎么收拾”。
尹稚表示, 南沙要高度强化粤港澳合作职能,以及分担广州主城的职能。广州的部分职能已不宜在老城,因为这些职能往往需求的空间比较大,要求的建设标准和工程支撑系统的标准比较高,应当在比较舒缓的新区去落实。广州要吸取北京的经验,北京如果在15—20年前提出将通州建成副中心的规划就来得及,但现在再做已经晚了,“现在通州已经是被房地产商盖乱了的大农村,现在突然要赋予其高端职能,存量改造难度非常大”。
“现在南沙还有机会”,尹稚称,南沙的国际地位还有上升机会,所以南沙要做足预留空间。如果广州寄希望南沙用跨越式团组吸引人,一定要在基础设施、功能设施建设上达到相当高的标准。“想留住人,就要建立更高的标准和功能性支撑能力,不能把南沙变成看‘海’和看雾霾的新城区,甚至在一定特殊区域内,建设国际化的基础设施,超越一般水平,才能形成更好的吸引力,达到分担广州主城(职能)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