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河北省在紧邻北京、交通便利、基础较好、潜质较大的县、市、区进行重点突破,从“服务京津、承接辐射”到“主动对接”,发挥环绕首都优势,力图在服务首都中实现跨越发展——
几乎任何一个国家都有首都经济圈,从伦敦、巴黎、东京、首尔等城市的发展历程看,没有一个是孤零零的城市,而是在其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城市圈和产业圈。目前,许多国家的首都经济圈创造的生产总值都占国家的三分之一以上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河北省政府先是圈定涿州市、涞水县等13个县(市)区建设环首都经济圈,接着表示“010”的北京电话区号年底有望在涿州等县市实现“固话无长途、移动无漫游”的设想。又提出,要构筑环首都新型城市群,以三河、香河、大厂为基础,建设京东新城,以涿州市为基础,建设京南新城,以怀来县、涿鹿县为基础,建设京北新城的城市规划。
继而有消息称,北京地铁向河北延伸的规划方案目前已经完成,将上报国务院。
地铁修建的议程提出,无疑将极大地强化京津冀深层次合作,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标志着以京津为主涵盖河北部分地区的“首都圈”即将形成。
经济圈背后的历史
从地图上看,北京和天津中间包着那么一块地儿,在行政区划上,它既不属于北京,也不属天津,而是河北廊坊市下辖的地方,包括三河、香河、大厂三个县,一般称“北三县”,“北三县”的胜芳到天津的距离也只有30公里,比蓟县离天津还近得多。
历史翻到1958年,这一年,对于生活在京津冀北的普通百姓来说,区划调整和户籍制度的变革给他们未来几十年的生活造成了深远影响。这一年3月份,河北的通县、顺义、大兴、良乡、房山5个县和通州市划归了北京市,这些地方就是现在北京六环边的第一圈卫星城;同年10月,河北怀柔、密云、平谷、延庆四个县再次划归北京市,这些北部长城脚下的县,每个都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水库。这是北京建国后历史中最大规模的一次扩界,也基本成就了现有的行政区划格局。
建国后,河北一直以京津“护城河”的角色出现,无偿地向京津提供着供水等义务,京津水需求量越来越大,1952年官厅水库修建时,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怀来县城正好位于水库的中心地带,被迫搬迁。官厅水库和密云水库是由河北和北京共同修建,
建成之初,水资源由双方共享,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北京用水吃紧,河北放弃了对这每年9亿立方米用水的分享。
在这段历史中,北京和河北的利益博弈无从细查,但有一点是可查的,那就是在周恩来的关注下,1958年密云水库动工了。当时的工程很大,许多北京人的爷爷和老爷爷都参加了劳动大军。同年,怀柔水库建成。
从“贴靠北京”到“融入北京”
按照河北省省长陈全国的设想,河北将按步骤加快建设环首都经济圈,在紧邻北京、交通便利、基础较好、潜质较大的县、市、区实现重点突破,从“服务京津、承接辐射”到“主动对接”,发挥环绕首都优势、在服务首都中实现跨越发展。
“北京上班,住在河北,虽然名字听着远,但其实从国贸飞车只要半小时。上周末我们晚上吃饭一脚油就去了河北的饺子城,九个汉子六个媳妇再加三个娃儿,在一豪华包间里叫一大桌子菜,统共五百多,就冲这个,上班在北京,生活在河北挺值的。”目前在北京一家外贸公司上班的李先生说。不论是对河北要打造的新城,还是即将开通的北京到河北的地铁,他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不排除会在河北买房子,毕竟在北京买套房子实在是压力很大。
就京津冀而言,在地理空间上,其实北京、天津、河北基本上处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人员和物流往来极其频繁。近年来,三地就推进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形成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的区域产业协作体系一直进行着努力,比如,京津城际铁路的建设,使得北京与天津的空间距离只有半小时车程,很多北京人也到河北的燕郊买房置业。但是,在三地人口和物流融合的同时,公共政策还没能大胆跨越地域,起到制度性支撑作用,导致区域一体化建设远远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在许多方面没有形成协同效应。
形成首都经济圈,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城市化发展的一条规律。首都经济圈作为优质生产要素富集的特殊载体,已成为当今最活跃的区域经济中心之一。加快建设环首都经济圈有利于释放首都优势,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进一步放大首都辐射效应
众所周知,几乎任何一个国家都有首都经济圈,从伦敦、巴黎、东京、首尔等城市的发展历程看,没有一个是孤零零的城市,而是在其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城市圈和产业圈。目前,许多国家的首都经济圈创造的生产总值都占国家的三分之一以上。
河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勇在谈及此次改革时说:“京津冀三省市,2009年GDP合计为36600亿,占全国的比重仅为10.9%,离达到全国1/3还差75180多亿。加快京津冀区域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充分发挥首都优势、放大首都辐射效应。”
加快建设环首都经济圈有利于疏解首都的城市压力。由于城市功能过度集中,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像许多国家的首都一样,出现了人口膨胀、交通拥挤、资源紧张、房价高涨、发展空间受限、改善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等突出问题。借鉴国际经验,分散首都功能势在必行。
赵勇指出,加快建设环首都经济圈也有利于打造河北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增长极。从燕郊、涿州等地的经验看,建设环首都经济圈,能够有效承接首都产业转移和功能分散,接受首都人才、技术、信息等高级要素的溢出,迅速提升河北经济发展水平。同时,随着环首都经济圈的成型和发展,我们还可以将其打造成为整合全球资源的战略平台,广泛承接全球产业和技术转移,建设成为全省最开放的地区,并通过梯度辐射带动河北全省又好又快发展。
区域一体化是一种制度安排
在发展规划过热的同时也要去反思城市规划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以燕郊为例,近些年由于北京房价高,大量在北京工作的人选择到河北行政区内的燕郊购房置业,使得这个原先规划为产业、科技产业园区,总人口30万左右的市镇,成为了北京外泄居住人口最大、最集中的区域。几年间,住宅房地产开发总面积就超过千万平米。
尽管三河市政府有要对燕郊“建成全市经济、科技信息中心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形成功能定位清晰的人民生活水平差距逐步缩小的协调发展”这样的规划,但由于其行政级别与北京实在不相匹配,很难与北京市协调相关的对接工作。
现在,燕郊购房入住的人口在迅速增加,但进入北京的通路却仍然仅京哈路一条,地铁轻轨规划甚至未听到声息。显而易见,如此突出的问题,却迟迟见不到任何好转的迹象。所以说,不能让“主动接受京津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成为一纸空谈!
从社会演进的视角看,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有效的公共政策支持。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同时又是一种制度安排。京津冀要在区域一体化方面迈出实质的步伐,首先是通讯一体化。当然,这次“010”只是走进了河北的13个县(市、区),未来北京、天津、河北只有全部实现共用一个区号,才能称之为真正的通讯一体化。这将无形中使得三地居民在心理上不再有地域鸿沟,在此基础上,也要逐步推动三地在户籍、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公共设施建设等公共政策方面的对接,实现良性循环,才会大大降低区域分割的制度成本,在给民众带来制度红利的同时,也将真正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