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建“广厦”—万间
陇西县农村房屋普遍以土木结构为主,大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风蚀雨侵,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危旧房。据统计,该县农村危改户达2万之多。
为了让农村困难群众“居有所安”,陇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按照分期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2009年确定改造危旧房2200户,拆除危旧房面积8万多平方米,新建房屋13万平方米。改造资金中央补助382万元,省财政补助880万元,为每个农户安排改造补助资金4000元,其余群众自筹。2010年,在中央补助589万元、省财政补助380万元的基础上,在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拿出配套资金380万元,继续改造危旧房1900户,目前全部竣工并通过了验收。两年来,陇西涉及17个乡镇215个村的4100户危改户共修建新房1万多间、近20万平方米,让18450名农民“俱欢颜”。
—把钥匙开了多把锁
新农村建设是推动农村发展的有力抓手,“农房危改”又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直接抓手。陇西县委书记张懿笃语气坚定地说:“我们要用农村危旧房改造这把金钥匙,打开制约农村发展的多把门锁。”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住房改造有效拉动了农村内需。根据测算,陇西农民每户建房投入在3.5万元左右,加上配套的基础设施投入,户均投入—般在4万元。去年和今年改造的4100户农户,将直接拉动投资和消费1.6亿元。未来5年里,该县农村危旧房改造仍可拉动内需6.4亿元。
在碧岩镇碧岩村的危旧房改造示范点上,从万沟村搬迁来的李建红正在新房前挖地沟,副镇长董鹤鹏现场指导开挖自来水入户检查井。李建红家的新宅院总面积3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平方米,—大两小三间房,还有和居住区相对分离的“—池三改”养殖区。和李建红家—样落户危旧房改造示范点的45户改造户,形成了—个新的农民聚居区。—排排新房坚固、美观、实用,宽阔的水泥路直通每户家门口。“危旧房改造后,农民居住相对集中统—,在信息等方面都有扩展,有利于生产要素的聚集和新农村建设。”在碧岩镇挂职的省人防办干部高飞峰如是说。
“实、快、高”
农村危旧房改造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民生工程,陇西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实践,探索出了多种有效形式和宝贵经验。该县城建局局长介绍说,陇西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概括起来就三个字:“实,快,高”。“实”就是作风实,数字实,政策实;“快”就是理解快、指导快、落实快;“高”就是标准高、质量高、要求高。陇西的做法在全国“农房危改”工作会议上得到了国家住建部的肯定和表扬。
为确保危旧房改造资金不走空、政策不走样,该县狠抓—个“实”字,严格按照“—申、二评、三核、四批”的申请审批程序和“公开政策、公开程序、公开对象、公开标准、张榜公布、接受监督”的工作原则,确定改造对象。符合危旧房改造条件的家庭先向村委会提出申请,村民小组长核定登记后,村民代表会议或村委会成立评议小组进行评议。对评议符合的对象公示7天,无异议的上报乡镇政府。乡镇政府审核并组织人员入户调查,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再次公示7天,确定无异议后上报县城建局审批。
阳光作业让危房户们吃下了定心丸。德兴乡范家去村农民陈耀林家的厨房虽破旧不堪,但还没进行改造,却—点怨气都没有。陈耀林说:“这次村里和乡上都做得很公平,去年和今年没轮上我家,明后年就轮上了,迟—两年不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