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国务院关注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两月内三次部署
时间:2015-06-15 21:05:01  来源:人民网  作者:杨芳 张雪禾  

    众所周知,国务院常务会议素有国家治理“行政系统中最高的决策平台”之称。换句话说,能在这一平台上被讨论的,可真真正正是“国家大事”。从今年4月开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共召开9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3次都在部署同一件事,那就是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而如果细细观察,就会发现每次部署的重点略有不同。4月1日的会议“部署盘活和统筹使用沉淀的存量财政资金,有效支持经济增长”,5月13日的会议“决定进一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以改革创新盘活存量资金”。6月10日的会议不仅“明确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措施,更好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作用”,更是亮出八大举措促积极财政加力增效。

    “目前中国的经济下行压力大,所以稳增长成为第一位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财政必须用到位,用到急需的地方。”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告诉人民网记者。

    “财政资金乱花不行,有预算不花也不行”

    从“部署”到“改革”再到“明确”,这三次会议的不同用词体现出国务院对盘活存量资金的逐步推进。数据显示,继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创7%这一多年新低后,二季度中国经济仍未见明显起色。在此情况下,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除加大降税清费力度外,必然要求增加公共支出。

    值得注意的是,相当一部分财政资金或是进了预算却“趴”在账面上“沉睡”,或是成了“撒胡椒面”,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而另一方面,一些急需资金的国民经济领域却“囊中羞涩”、“嗷嗷待哺”。

    在2015年临近半年窗口期,6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聚焦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就显得颇为及时。

    此次会议亮出的八项硬举措更是剑指资金使用“碎片化”。对地区和部门结余资金及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一律收回统筹用于重点建设;推进科技、教育、农业等重点科目资金整合;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清理整合专项转移支付;加强部门内和跨部门资金统筹协调,避免重复安排支出和固化投向;将尚未使用的地方政府存量债务资金纳入预算管理,与新增债务资金统筹使用;对政府性基金和专项收入实行目录清单管理;统筹协调预算编制和执行……

    “财政资金乱花不行,有预算不花也不行。”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说,今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超过17万亿元,只有确保列入预算的项目按进度执行,把该花的钱如期花出去,才能撬动总需求,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增长。

    八项举措之切中要害被许多专家评论为“对症下药”、“硬措施”

    八项举措切中要害被评论为“对症下药”、“硬措施”。比如针对地方花不完的钱上缴,就要求“对地区和部门结余资金及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一律收回统筹用于重点建设。不足两年的结转资金,要加快预算执行,也可按规定用于其他急需领域”。

     再比如针对存量资金较大的地方和部门进行“惩戒”,要求“从2016年起,对上年末财政存量资金较大的地区和部门,适当压缩下年财政预算规模”;“对项目预算执行慢的,同级财政可按一定比例收回用于其他方面”

    八项举措还着力破解难题,如提出推进科技、教育、农业等重点科目资金整合,旨在解决资金“碎片化”问题,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形成合力。

    此外,此次常务会议也对统筹协调预算编制和执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各级财政要严格控制代编预算,确需代编的事项要在当年6月30日前下达。其中最具突破性意义的是,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在水利、社保等领域开展滚动财政规划试点。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对于提升预算的科学性,削弱地方层面“突击花钱”的动力,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有分析认为,随着财政收入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财政支出越来越大,收支矛盾越来越突出,财政可持续性面临考验。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统筹资金使用,并不是让一些地区和部门“突击花钱”,而是在预算框架内科学安排支出,并根据实际变化动态调整。宜尽早在体制层面改变财权被割裂的现状,整合财力,科学理财,真正建立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现代财政制度。

    张占斌解释说,对于老百姓来说,盘活财政资金有利于经济稳定增长,进而稳定就业、增加信心、刺激消费,从而带动市场和内需,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可以看出,国务院要稳增长、保民生的态度坚定决心很大。”他表示。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