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上发布的首部反映我国中小城市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的《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0)》绿皮书指出,中小城市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小城市作为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配套基地和服务基地已经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中小城市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09年底,中小城市及其直接影响和辐射的区域总人口达9.9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5.2%。,经济总量达16.61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55.23%,地方财政占全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41.23%。
绿皮书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入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双重转型阶段,预计城镇化率到2015年达到52%,到2030年将达到65%左右。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人口压力相对较小,在户籍制度改革、公共服务、为居民提供相对较为丰富的物质供给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等方面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中小城市居民也可以感受到更为便捷舒适、丰富多彩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中央从发展战略上已经提出,要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中小城市已经迎来黄金发展期。未来20年内,中小城市将成为提升城市化质量、推进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主要战场。
此次论坛上,江苏省昆山市、常州市武进区、湖南省长沙县、山东省邹平县、四川省双流县、辽宁省海城市、安徽省宁国市、内蒙古准格尔旗、黑龙江省肇东市、河北省武安市等十个城市成为全国首批“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调研基地”。湖南省长沙县人民政府县长张庆红宣读了全国150余个百强中小城市领导联名签署的《中国中小城市绿色发展(长沙)宣言》。
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组秘书长杨中川表示,“对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其目的是引导中小城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的主旨在于树立不同类型的科学发展典型,剖析典型城市科学发展案例,总结推广科学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为全国中小城市探索科学发展道路和模式、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目前,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作为国内首套中小城市和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评价体系,经过6年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其科学性、规范性、公正性、权威性已得到社会各界及中小城市的广泛认可。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尹成杰、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王长胜等国家各相关部委领导出席论坛并作了主题发言。记者 王小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