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珠海经济特区将扩容至全市范围
时间:2010-09-25 11:41:20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王晖辉
再过几日,珠海经济特区将扩容至全市范围。这是珠海经济特区迎来30周年“生日”之后的又一项重大利好。近年来,珠海接连迎来了多项重大历史性机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珠海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战略定位、横琴开发正式启动、港珠澳大桥开工建设。珠海市委书记甘霖对记者说,经济特区的扩容,又为珠海新一轮大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承载空间。
当前,是珠海经济特区由前30年向后30年迈进的重要节点,也是珠海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打基础、成规模、定格局的关键时期。珠海正围绕“走出一条与珠三角其他城市不一样的道路”的要求,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努力成为广东发展新的增长极、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跻身中国十大幸福城市
1980年8月26日,珠海经济特区正式成立。
经过30年的努力建设,珠海在几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实现经济跨越式增长。GDP年均增长20.3%,2009年达1038.66亿元;人均GDP年均增长14.6%,2009年达6.99万元,突破一万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5%,2009年达101.4亿元。上述指标比1980年分别增长了210倍、51倍和647倍。
珠海牢记特区改革创新的使命,率先在国有企业改革、城市规划建设、土地管理、生态建设、行政管理、社会管理等领域进行改革创新。开创了“科技重奖”先河,开办了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香洲毛纺厂,兴办了全国第一家中外合作酒店———石景山旅游中心,创建了全国第一个跨境园区———珠澳跨境工业区,启动了全国第一个“一岛两制”新区———横琴新区,为全国不断深化改革提供了新鲜经验和有益借鉴。
而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在经济社会建设大踏步前进的同时,珠海的生态保护在全国也走在了前列。珠海有个著名的“八不准”:在产业结构选择上,市区只发展有利于环境、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不准兴办电镀、造纸、制革、冶炼、漂染、石油化工等高污染项目。珠海是我国第一个荣获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的城市。
如今,珠海城市环境优美,社会管理安全有序,人民收入大幅提高,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80年增长了31倍,生活质量居珠三角城市前列,已经是“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现代产业体系初露峥嵘
近年来,珠海市滚动实施总投资3000多亿元的“十大重点建设工程”,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近2000亿元。自2008年以来,港珠澳大桥开工建设,广珠铁路全面复工并将在明年底建成通车,广珠城际轨道将于今年底建成通车,高栏港高速、珠海机场高速等将于两年内陆续建成,集装箱码头、煤码头、矿石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珠海以港口、机场、口岸为三大节点的集疏运体系进一步完善,珠江口西岸交通枢纽城市雏形初现。
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珠海引进中船、中海油、中航工业等大型央企,激活产业龙头,以高新技术产业、临港工业、装备工业为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初露峥嵘,为珠海经济特区下一个30年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珠海市实现GDP533.9亿元,同比增长13.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5.9亿元,同比增长17.7%。经济发展呈现“稳固回升、增速加快”的良好态势。
“先行先试”制度革新再献智慧
以横琴开发为代表的制度革新、先行先试要求使珠海经济特区再度担负起探索中国改革开放新智慧的使命。横琴新区负责人自信地说:不用3年,横琴一定有大的变化。
横琴新区是我国第一个“一岛两制”新区,将成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而横琴“先行区”的改革任务,又突出体现在通关制度创新、科学技术创新、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今年3月,横琴新区与顺德达成协议,支付29.8亿元补偿款,收回横琴中心沟顺德围垦区约1.3万亩国有土地使用权,解决了40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问题。目前,横琴机构组建、规划编制等基础性工作已经基本完成,通关制度、金融创新、土地管理等专项政策已正式上报国务院,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多联供燃气能源站、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十字门中央商务区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展良好。
甘霖说,珠海明确到2020年基本建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实现在珠三角地区人均首位、生态一流、文化繁荣、法治优良、社会公平的发展目标,成为广东发展新的增长极、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到2040年,把珠海建设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城市、旅游城市、创新城市和港口城市,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之城,成为活力实力魅力兼备的理想之城,以生态文明新特区的面貌引领特区发展潮流。
珠海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