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镇级市试水城镇化新一轮改革
时间:2010-09-16 10:43:22  来源:朱晓萌  作者:中华工商时报 
近几年来,沿海地区发展快,很多强镇在发展中遇到了制度瓶颈,因此,很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权。“镇级市”的提法,不管其能不能成功,关键是可以率先在体制上实现突破。

  把镇变成市,是否是劳民伤财的“换汤不换药”,也很值得探讨。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社会综合体。而中国更多强调了城市的政治层面的意义。这使得政府资源、社会资源过度集中到大城市,既使城市发展不均衡,也使大城市在人口、土地等方面面临巨大压力。因此,在推进城镇化中,要实现社会资源的均等化,需要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如果不能科学认识城市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崇拜指标,过多地用行政手段和首长命令,往往欲速不达。

  近日,山东省宣布将启动镇级市试点,计划用3-5年时间将省内20多个中心镇培育成小城市。这是继浙江温州市试点5个镇级市后,又一省份进行的强镇扩权改革。“镇级市”这一概念再次引起公众强烈关注。

  “镇级市”诞生记

镇级市,对于很多人来说仍然是个陌生词。多大面积算是城市?人口多少称得上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什么水平才是城市?从国际上看来,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在国内,浙江温州可以说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温州市委书记邵占维在今年2月22日的强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提出了建设“镇级市”的概念,要求把乐清市柳市镇、瑞安市塘下镇、永嘉县瓯北镇、平阳县鳌江镇、苍南县龙港镇这5个试点强镇建设成为镇级市。

  随后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又有议案提出应该完善我国设立县级市的标准,把人口、经济、财政、税收以及城市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和标准的县(镇)适度改设为市。并提出,建设“镇级市”要下放权力、做好规划,按照中小城市的目标进行规划、建设、管理。这意味着,国内首次将“镇级市”进入官方文件。

  据资料显示,我国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创市制,1981年至2007年的27年中增加了433个,是1980年以前60年设市总量的1.9倍,改革开放后,市的增长速度较快。1997年下半年,为防止因县改市导致城镇建设热而大量占用耕地,从而冻结了县改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强镇的城市基础设施、社会管理功能等日渐显现“小马拉大车”的状况,因此,温州在大力发展中心城区的同时,开始在5个强镇实施城市化试点,开始建设“镇级市”,可以说,这是新一轮城镇化改革中一次全新探索。

  “镇改市”的基本内涵是,推行“县辖市(中小城市)”新体制,把符合条件的县城镇改设为中等城市建制,把符合条件的特色镇和重点中心镇改设为小城市建制,用中小城市的功能和办法规划建设县城镇、特色镇和重点中心镇。

  按照温州“镇级市”试点方案,镇改市将扩大土地使用权、财政支配权、行政审批权和事务管理权。

  扩大土地使用权是指:每年安排不少于所在县总量1/3的用地指标,单独切块、直接下达给强镇统筹安排。

  扩大财政支配权则是指:县与镇财政分配采取确定基数、超收分成的办法。强镇的土地出让收入除上交有关税费外,80%-100%留给镇,县属部门驻强镇的下属单位在镇内的各种收费,除县以上部门代收和特别规定外,都统一纳入镇财政专户管理。

  此外,尽管试点镇的行政级别不提高,但其党政一把手“升级”:书记进入所在县(市)委常委,镇长明确为副县长级,列席县(市)政府常务会议。

  这样一来,在不涉及行政区划层级调整的情况下,一部分属于县市的经济社会管理权赋予乡镇一级政府。党政一把手的升级,又让他们在协调工作上有更多的话语权。

  镇与市的博弈

  “你要采访‘镇级市’,那得找市委!”从山东省发改委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听说记者采访后的第一反应中,不难看出地方政府对“镇级市”的敏感。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教授毛寿龙表示,“镇级市”和县级市其实质是一样的,从我国现行的行政级别来看,级别越高,发展机会越多。设立“镇级市”,如果对当地的发展真正有好处,那还是好的。实际上,这个问题不在于名称的改变,而在于给镇以城市的发展权,其背后是强镇扩权的问题。近几年来,沿海地区发展快,很多强镇在发展中遇到了制度瓶颈,因此,很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权。“镇级市”的提法,不管其能不能成功,关键是可以率先在体制上实现突破。

  在温州首批镇改市试点中的苍南县龙港镇,可以看到“推进强镇扩权改革”的横幅沿着街边一路展开。这里有城市一样高耸的写字楼,有高档外立面的商品房,有GUCCI等知名品牌的卖场,浙商银行、浙江银行等金融机构也都在此设立分行,俨然一幅小城市的面貌。

  与之不相称的是,坑坑洼洼的路面、除去沿街的停车位只剩下两车道的主干道、一幢挨一幢的宅基房及布满水坑异常不平整的巷道。据当地居民称,这不仅是龙港镇的“特点”,温州很多镇改市的试点镇普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此外,缺乏执法权的镇级城镇管理部门对违法行为也是力不从心。

  镇级市的提法,表面上是名字的更改,其背后深层之义仍是政府权力的下放。

  镇级市的概念主要是让镇级政府承担起建设城市的职能,由镇级政府承担起县级管理的能力,解决城镇责大权小的问题,推动城镇向城市转型。

  对此,山东省社科院省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秦庆武认为,对于很多“贫县富镇”来说,镇级市试点也会让县里担心今后的日子是不是更难过。镇改市试点的过程中必然会给当地政府带来一些阵痛。

  毋庸置疑,伴随着“权和钱”的重新分配,一些不同的声音难免会响起:“听镇长的还是听市长的”是个问题。另外,向上争取放权成为了救命稻草。这也意味着,一场“博弈”必然在县镇两级政府之间展开。

  知情人士说,其实,试点镇的方案均要经过多番谈判。另一方面,扩权后的镇级各部门也将承担更大的建设压力。在城市化发展的道路上,如何解决发展中遗留的民生问题也是镇政府要面对的。

  采访中,一些强镇的干部也坦言,扩权改革遭遇“两头热中间冷”现象明显,一方面,市、县主要领导很热,得实惠的乡镇干部和群众很热,但另一方面,下放权力的相关部门持谨慎态度。

  所以,改革实际上是一场权利“博弈”,需要在不断协调、磨擦、改革中摸索。一些乡镇的人口、规模已经是城市,只是“身份”上有区别,这是行政体制的改革落后于实践发展的表现。镇级市若想在强镇扩权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突破,还有待实践的进一步推进。

  强镇扩权是否成功影响深远

  把镇变成市,能否成为劳民伤财的“换汤不换药”,也很值得探讨。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社会综合体。而中国更多强调了城市的政治层面的意义。这使得政府资源、社会资源过度集中到大城市,既使城市发展不均衡,也使大城市在人口、土地等方面面临巨大压力。因此,在推进城镇化中,要实现社会资源的均等化,需要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如果不能科学认识城市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崇拜指标,过多地用行政手段和首长命令,往往欲速不达。

  对此,专家强调指出,在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市镇体制不能长期停滞不动,有必要选择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经济聚集程度较高、人口相对集中、公共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地区,通过市镇体制改革与创新,适度发展中小城市和特大型乡镇,承接现有城市地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后转移的产业,承接城镇化进程中转移的农村人口,逐步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区和人口密集区,促进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统筹发展、全面发展。

  强镇扩权是否成功,将影响到未来中国城镇化的基本格局,也直接影响到城市化和工业化能不能很好地结合到一起,以及城乡一体化这个大战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这样说。见习记者 朱晓萌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