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重庆千万农民转户进城 成本至少需2010亿元
时间:2010-09-14 09:27:45  来源:新华网   作者:刘健 李松 张舒宁 

新华网重庆9月13日电(记者 刘健 李松 张舒宁)重庆市今年8月启动引人关注的户籍制度改革,未来10年将有1000万农民转户进城。对此,有不少人疑惑:农民进城的成本有多高?谁来支付?

户籍制度改革实际是城乡利益格局的一次大调整,政府必须为农民进城支付合理成本。重庆市对户籍制度改革进行了审慎的评估,以全部整户转移、全部退出土地测算,每个“新市民”平均有6.7万元的“进城成本”,包括农村宅基地、承包地、林地的“退出成本”,以及“新市民”的社保、住房、就业、教育等方面的“进入成本”。

专家们认为,在这一成本制度设计中,由政府、企业、个人等社会各方共同分担,对农民有好处,而财政投入也在可控范围。目前重庆已有6万多农民转户进城。

政府引导各方参与共同分担改革成本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需要付出巨额的改革成本,这是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那么重庆市的户改成本有多高呢?重庆市政府经过测算,仅今明两年集中转户的300多万人,总的资金需求就高达2010亿元。其中取得城镇居民身份的“入口端”需要1241亿元(含就业、交纳养老保险、住房、医疗、教育),解除农村居民身份的“出口端”所需资金769亿元(包括农村宅基地及农户退出补偿、农村承包地退出补助)。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说:“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变革,政府作为主导,但并非承担无限责任,而是通过行使公共权力,进行有效引导,借助市场力量,撬动社会各方面分担改革成本。”

重庆市政府测算,2010亿元的总成本中,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需投入1229亿元,主要分摊农民工转户后的养老、医疗、住房、获得流转土地、农村宅基地等成本;转户农民个人作为直接受益者,需投入465亿元,主要用于缴纳自身就业、养老、医疗、住房、教育等费用;政府“四两拨千斤”也需投入316亿元,主要用于转户农民养老保险补助、引进就业企业社保缴费补差,以及公租房、学校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农民觉得值得政府支出可控

重庆农民转户进城的成本这样分配,各方接受吗?重庆市发改委副主任徐强说:“这样总体看,转户农民人均可一次性获得宅基地退出补偿、承包地退出补助等直接收益1.8万元,略高于进城后个人应支付成本1.6万元,政策设计具有吸引力;政府除分摊316亿元改革成本外,还需建立宅基地、承包地流转周转金10-20亿元,总体投入处于可控范围。”

“虽然要付出一些成本,但是算上孩子上学交的赞助费、养老保险等,总体看还是值得。”这是不少转户农民的心声。重庆户改后,第一个拿到城市户口薄的合川龙市镇农民陈刚告诉记者:“虽然进城要花一些成本,但是收益更大。比如如果是农村户口,在城市上初中一次就要交七千元赞助费。而且我已开始办理城市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今年老了就靠国家啦!”

 除了总成本由社会各方面承担外,重庆市政府还认为,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时空跨度较大的改革,其中相当部分的成本不需要当期支付,而是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实现到位。在城市“五大保障”(养老、医疗、教育、住房、就业)中,养老和医疗是大头,由于转户对象主要是新生代农民工,大规模的养老和医疗资金支付会在一二十年以后,而农村“三大保障”(宅基地、林权、承包地)的退出,也有1-3年的过渡期,当期资金需求不大。总体看,重庆市338万农民转户的即期成本不高,建立土地退出周转金即可启动运作。

黄奇帆说:“这样算下来,预计这次户籍制度改革需启动资金100亿元左右,通过努力重庆有把握实现目标。”

户改带来三个收益

在重庆1000万农民进城过程中,政府支出巨大成本,体现出政府执政理念的巨大变化。据重庆市综合测算,让1000万农民进城至少可以为重庆带来三方面的收益:

第一是可以直接拉动消费,有利于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徐强介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只有城镇居民的1/3至1/4,今明两年重庆将有300多万农民进城,农民进城以后的消费,一个人每年至少比在农村多1万元,300万农民进城,每年都会新增300亿元的持续内需拉动。

第二,大量农民进城对守住耕地红线有好处。重庆市农委的计算表明,重庆一个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并退出宅基地,可节约建设用地170平方米,如果未来10年重庆有1000万农民转户进城,就可以复垦增加耕地250多万亩。

第三,可以增加留在农村的农民收入。1000万农民进城了,农村的耕地就由2000万人来种变成1000万人种,通过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也可增加农民收入。

重庆已有4.47万农民 因户籍改革变城里人

记者昨日从市政府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推进会上获悉,自7月28日户籍制度改革正式启动以来,全市掀起了转户热潮,目前已有4.47万余名农村居民转户变成城里人。

9113人转入主城九区

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通报,截至8月31日,全市共办理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4.47万余人,整户转移9528户,平均每天转户约1445人。

从转户区域来看,转入主城九区9113人,占20.3%,其中整户转移2349户;转入远郊31个区县城1.39万余人,占31.2%,其中整户转移3009户;转入乡镇2.17万余人,占48.5%,其中整户转移4170户。

目前,7种重点群体已转户1.14万余人,占转户总数的25.6%。其中,有条件农民工9612人、大中专学生247人、农村退役义务兵14人、历年已用地未转非人员1262人、大中型水库失地未转非人员8人、城中村居民1人、五保对象312人。

云阳县转户人数最多

 尽管全市转户总体进展顺利,但区县(自治县)进度不一。

目前,迁入和迁出转户人数最多的区县是云阳县,分别有3372人迁入、3592人迁出,其次是长寿区和江津区。迁入转户最少的是潼南县,只有114人。迁出转户最少的是双桥区,只有188人。

市户改办分析认为,户改政策设计的各类重点群体均有转户人员出现,说明政策宣传已初见成效。大中专学生、历史遗留问题等重点群体转户数量暂时不多,是因为全市大规模转户尚未正式启动,预计下一轮转户高峰将在9-10月出现。转户人员在三级城镇分布相对均衡,转入乡镇的人数最多,其次是远郊区县城和主城,与设置的转户准入条件相符。

10多个省市来渝调研

我市户籍制度改革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破冰之举,备受全国关注。据了解,半个月来,已有来自上海、江西、陕西等10多个省市的考察团来渝调研,十分关注我市的户籍改革进程。

市户改办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市户籍制度改革既面临难得的机遇,更面临严峻的压力和挑战。户籍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群体多,涉及领域广,推动难度大,时间紧,任务重。他指出,各区县(自治县)转户数量不平衡,存在个别区县和部门重视不够的问题。

他要求各区县、各部门尽快完善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方案、落实经费,把户籍制度改革工作纳入本区县、本部门的重要工作日程,深入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集中力量做好农村籍大中专学生、已用地未转非人员、国有大中型企业符合条件农民工三大重点群体的转户工作,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改革目标顺利实现。各区县户改办对前段时间户籍改革工作进行了分析总结,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宣传,将转户政策送到千家万户,努力把这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生工程做好。

黄奇帆:点击重庆户籍制度改革关键词

重庆市启动动全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是市委、市政府今年初以来紧锣密鼓推进的一件大事,是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确定的十大民生工程中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更是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主动贯彻落实的一项重要工作。深入推进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要把握好户籍制度改革的六大好处、三大意义、四个关键环节。

做好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有六大好处

一是保护农民工权益,让农民工和城市居民有同等的城市权益,解决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现在的农民工,因为不是城市户口,他的小孩读书就要额外多出钱,这就是一个待遇不公。此外像企业里的城市职工和农民工,干同样的活,但在养老金等方面的待遇就不一样,为什么不同?就是因为身份不同。

二是能启动消费,扩大内需。城乡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相差近万元,300万人进城每年可增加300亿元的消费,而且一旦进入城市稳定下来可以持续消费。我们搞家电下乡是为了让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人增加消费能力,我们还有一大批长期生活在城里的农村人,要让他们像城里人一样消费,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解决户籍问题,户籍解决之后持久拉动消费,这是不用消耗资源的内需型发展方式。

三是提升重庆农村的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1000万农民转户进城后,农村人口将由2000万变成1000万左右,人均耕地和产出相应翻番,农村的劳动生产率将大幅提高。

四是促进城乡资源要素一体化。既可以盘活农村闲置的宅基地、承包地和林地,又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五是帮助城市增加活力、让城市更年轻化。农民工大多是青壮年,进城后将拉低城市人口的平均年龄,带来人口红利,并能延缓城镇老龄化。

六是降低社会管理和运行成本。农民工进城落户后不再在城市与农村来来回回,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和谐,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重庆户籍改革有三大经济学意义上的突破

重庆启动的户籍改革,可以说是几十年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规模最大、配套制度设计最完善、影响最深的一次。做好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除了能保护农民工权益、启动消费、提升农村的劳动生产率、促进城乡资源要素一体化等好处外,还有在经济学意义上的三大突破。

一是促进“刘易斯拐点”的正常出现。所谓“刘易斯拐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城乡劳动力的收益差距逐步缩小,从而使城乡劳动力转移达到均衡。而我国由于户籍制度的约束,长期没有解决农民工的户籍问题,扭曲了经济规律,制约了“刘易斯拐点”的出现。

二是城市化过程可以增加耕地。农民在农村占有的人均建设性用地远远超过城市,农民工进城又要占用城市的建设用地,一人占两处用地,而户籍制度改革后,农民工成为市民,在城市安家落户,可以退出农村的建设性用地,通过复垦增加耕地,可以缓解用地矛盾。

三是让农民在农村的宅基地、承包地、林地的使用权像城里人住房的使用权一样有价值。农民转户退出这些资源,应当予以补偿,这是平等的交易。

认清了这三点,才能更深层次理解重庆户籍改革所具有的国家战略方面的重大意义。

切实把握户籍制度改革的四大关键环节

一是转户进度分“两步走”。第一步,今明两年打一场攻坚战,解决包括有条件的农民工及新生代、历史遗留问题人群338万人的转户难题。这300多万人转户到位,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由目前的29%提高到37%。第二步,2012年至2020年通过系统的制度设计,畅通城乡户籍转化通道,力争每年转户八九十万人,到2020年城镇户籍人口达到2000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0%以上,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缩小到十个百分点左右。这将是社会结构的一次大变革、城乡生产力的一次大解放,也是实现城乡统筹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是转户居民布局“三个层级”。遵循宽严有度、分级承接原则,按照主城、区县城、集镇三个层级,分别设定准入门槛,适度放宽主城、进一步放开区县城、全面放开乡镇的落户条件。力争到2020年全市城镇户籍人口超过2000万,其中主城区1000万、31个远郊区县城600多万、六七百个小城镇300多万,形成合理的城镇人口区域布局,避免农村居民“一窝蜂”涌入主城。

三是率先转户“三类重点群体”。首先是农村籍大中专学生。他们属于农民工新生代,许多在农村土地第二轮承包时还没出生,也没有农村承包地。要让他们一进校就成为城镇人口,摆脱无地无业的尴尬。目前这部分人群有60多万人。其次是在城镇有稳定收入和固定住所的农民工及其家属。这是转户的主体。这部分群体长期在城市打工,已成为城市建设发展不可或缺的产业工人,在城市的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已有较好基础,已基本具备在城市生活的条件。这部分农民工约170万人,进城时拖儿带女会有220多万人,年内争取转户50万人。第三是历史遗留问题人群,包括已用地未转非、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失地未转非、城中村居民、农村“五保”对象在内的44万人。这是历史欠账,理应一步到位。

四是改革方案具有“三大创新”。户籍制度改革不是简单地变更户口登记,我们的制度安排有三大创新:首先是农村“三件衣服”保留三年。由于农民长期处于弱势地位,我们给予转户农民三年过渡期,是观念的创新,也实事求是,本质是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是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其次是农村“三件衣服”有偿退出。与城市土地及住房有价值、可抵押一样,农村土地使用权理应“有价”,“三件衣服”自然应该有偿退出。为此,我们建立了退地补偿机制,对退出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房的,参照当地征地政策和地票交易价款分配政策给予一次性补偿和购房补助;对承包地按流转权进行补偿,土地性质不能变,保留预期征地补差权利;对林地保留承包期内的使用权。允许多种方式退地,既可以全部退出,也可以部分退出;既可以保留收益权和经营权,也可以保留收益权、流转经营权。这样可以消除农民转户的后顾之忧,避免把转户农民推向无地、无房、无业的“三无”行列。第三是暂时保留农民三个权益,包括林地使用权、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各项补贴。总之,我市的户籍制度改革方案,是完全从保障农民基本权益和长远发展为出发点进行设计的,一定要把这些好政策宣传好、落实好,让农民朋友真正认识到改革的好处,自愿、踊跃地转户进城,绝不能强迫他们落户,不能变成“运动”的过程。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