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1-23 21:29:52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孟思奇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离不开交通一体化的率先突破和三地众多部门的积极协调。互联互通,不仅仅是多修几条路、多开通几条高铁线的问题。京燕动车的冷清,只是运输服务还不够协调的一个缩影
朋友家住燕郊,工作在国贸。前段时间,京燕动车开通让她兴奋许久:终于不用一大早排着长龙挤公交了。尽管家门口有公交可以直达,但是每天为了抢个座位跟人挤来挤去的滋味实在不好受,有时候遇上天气或者路况不好,上班还会迟到。
不过两天后,她又换回了公交:“动车虽然快,但早上6点40多就发车了,而从家到燕郊火车站没有公交车,打车的话成本又太高,如果是走过去,那得比以前还要早起很多分钟。”
朋友的经历,恰恰在数字上得到了验证,从燕郊开往北京站的列车,有的上座率仅三成。
为了在北京工作,燕郊有近30万人奔波于双城之间。京燕动车的开通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出行选择,这是值得肯定的。铁路部门挖掘现有运输能力,满足城际通勤族的现实需要,这是“铁老大”在市场化道路的摸索中,立足市场需求进行的积极尝试。
然而几天之内,车厢由爆满到冷清,乘客从热情参与到不买账,除了时间因素,折射的更是相关配套设施缺乏、协调服务能力不足的尴尬。
从地理位置看,燕郊火车站和几个大型社区之间缺乏公共交通相连接。如果要到火车站,通勤族只能步行或打车,增加了时间和金钱成本。这就需要当地交通部门进行合理规划,加强燕郊的地面接驳,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此外,硬件设施方面,燕郊火车站的进站需要取票检票,并不能直接刷卡或身份证,这些都增加了通勤族的时间成本。
众所周知,交通的发展能带来区域间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离不开交通一体化的率先突破。现实中,不少断头公路和承担大运力的铁路线路的衔接,以及机场航线缺乏统筹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怎么突破?这需要各地站在整体和长远的角度考虑,打破各自为政的行政壁垒,找到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建立起利益共同体内的良性互动机制,才能真正推进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运输服务一体化进程。
京燕动车的冷清,正是运输服务还不够协调的一个缩影。互联互通,不仅仅是多修几条路、多开通几条高铁线的问题,要真正做到运输服务一体化,将交通的效能发挥到最大,必须要京津冀三地众多部门的齐心协力,积极调整。
为保证春运,2月1日起,北京与燕郊间的三趟动车将暂停运行。春运结束后,京燕动车命运如何,尚未可知。但我们期待,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交通这一“大动脉”能够为要素自由流动发挥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