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篇章一:昙华林“复兴”之根何处寻
时间:2014-12-11 15:04:51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李津逵 

  初到昙华林,那精美的教堂、牧师楼和西式的民居,令人惊异百年前武昌的开放程度。武汉三镇的现代化是从1861年汉口开埠开始的,如果以长江为界,汉口是西方文明“挑战”的前沿,武昌就是中华文明“应战”的堡垒。可是,历史的丰富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武昌并不是“租界”而是“华界”,作为“华界”的武昌城内,竟然坐拥美国、英国、瑞典、意大利四国的教区,天主教、基督教的教堂、医院、学校、育婴堂和住宅与中国人比邻而居,散落于武昌城内凤凰山与花园山之间狭长的街巷内。这种在中国政府管辖区域内的国际化社区,完全颠覆了我们以往所受的历史教育,我们不能不重新打量我们的前人,他们的胸襟、胆略与能力。“被动开关、全面开放、全面进步”——这就说明了武汉何以在开放之后短短的50年就“驾乎津门,直逼沪上”,开演了中国数千年未有的共和大戏。然而除了简单的几段说明书,我们对昙华林所能知道的太少了。

  花园山上有一座嘉诺撒仁爱修女堂,曾经是嘉诺撤仁爱修女会分院,开办育婴堂、教理班、工艺所等公益事业,并在此开办武昌圣约瑟诊所。嘉诺撒仁爱修女堂的后面是一座天文台,残垣断壁之间你会发现一块块青色的城砖,也许这就是武昌城拆除之后城砖的再利用?不到百年的建筑,据说“所建年代已不可考”。当一个城市患上了严重的失忆症的时候,这个时代所有的读书人都应当惭愧。

  1948 年美国修女全部回国,中国数名修女随同去了美国,昙华林的宗教生命中止了。与这些建筑一样,圣米迦勒教堂、祟真堂、仁济医院、翟雅各健身馆等等都更换了所有者与使用者,这些建筑于是成为那一段历史仅存的证据,以它们优美的造型、高超的工艺,留下来启发我们的好奇心,提示我们还有多么深厚的历史是我们所根本不了解的。我们设想一下,昙华林这片地处武昌古城边缘、既非政治中心又非金融中心的地带,当年是一个充满着书卷气和宗教情感的生活区。绿树鲜花之间的山间小路边、西式的教堂、医院和学校,清水砖墙的江夏民居排布在窄窄的背街小巷两边。牧师、修女、教师、学生和中外居民如何来往其间,昙华林当年是怎样的风景?

  这风景是我们从历史教科书、从当下对武汉历史的只言片语中想象不出来的。中国政府管辖下的国际社区,我们的前人做到了。如何做到的?当年在昙华林土地有没有用途管制,教会与中国土地权人是如何交易的?谁来收税,按什么标准?昙华林一带的城市公共设施是由谁来投资的?中外人士之间如果发生了纠纷是凭什么法律、由什么机构裁判的?换句话说这里不是租界,又是国际社区,依照什么法律体系来维持其中的秩序?这些西方传来的教堂是如何建造的,经费的来源、材料的来源、工匠的来源是怎样的?各国侨民在这里是如何生活的,他们的子女在什么样的学校里接受教育?相互之间有什么往来?所有这些需要大量的研究考证,需要到瑞典、英国、美国和意大利去查找资料。在那些国度里有没有赛珍珠这样的人,以她的笔触记录过百年前的武昌?那位童年来到镇江的美国女子,在中国生活了近40年,她把中文称为“第一语言”,把镇江称为“中国故乡”。她描写中国农民生活的长篇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1932年获普利策小说奖,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她难道不是一个镇江人吗?我曾经在云贵交界处的一个叫石门坎的苗寨看到一段录像,那是一个从小生活在当地的英国人,在他90多岁高龄时录下的,他交替地用英语、汉语官话和苗语回忆着自己在中国度过的童年。难道他不是一个石门坎人吗?我相信昙华林许多建筑、许多机构百年前的完整档案至今仍然沉睡在欧美某一个档案馆中,许多故事沉睡在寻常人家的日记里,等待着21世纪武汉的使者前往查询。昙华林再追寻百年历史便有了根,历史的真相就有可能一点一点浮出水面,“复兴大武汉”所要达到和超过的那个“大武汉”就有可能渐渐清晰。

  研究与记述上海的书籍可能不下几百种,研究和记述伦敦的书籍有多少呢?有上万种。研究与记述武汉的书籍有多少?这种状况与一个华中地区的文教中心城市匹配么?纵观古今中外,一个民族、一个城市能够横空出世的时候,一定是她打开大门对外开放的时候。伦敦的开放举世无双,以至于在伦敦你可以见到全世界的人,却唯独难得一见“伦敦人”,上海当年也是五方杂处、华洋混居的“东方巴黎”,武汉、昙华林之所以有当年的辉煌端在其开放程度。历史永远就是当代史,对于大武汉开放历史研究的深度,就是当代武汉开放的程度。可惜的是今天看到的昙华林历史建筑说明文字与10年前能看到的没有多少差别。昙华林,永远停留在传说的水平么?研究是“复兴”之根,当了解了昙华林是谁,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时候,我们才会知道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因为,历史街区不仅是“人类集体记忆的主要部分”(《威尼斯宪章》),更是武昌、武汉重新走向大开放的起跑点。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