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19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马庆斌:“土地城镇化”应转变为“人的城镇化”
时间:2014-12-09 12:57:13  来源:城市化网 

    城市化网讯 近日,城市化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副研究员马庆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未来政策将引导城镇化进程从“土地城镇化”转变为“人的城镇化”,而这恰恰是中国城镇化质量提升的关键。这些问题的核心都应当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马庆斌认为,要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更重要的是实现以家庭为载体的幸福的城镇化,这不仅仅是人性关怀的需要,从一定程度上讲,也是城镇化背景下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社会基础。事实上,人们也忽略了这样一个潜在的巨大经济红利,也就是说推进“家庭”为核心的城镇化将是实现中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型的一个重要战略。

    马庆斌表示,近几十年的发展,生产力布局的重点和经济水平高的地区仍在东部地区及大城市,这使得我国城镇化呈现东部化、大城市化、城市群化和异地城镇化四个特征。相对于这种现状,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有四个特征,中西部化、中小城市化、城市带化和就近城镇化。随着“一路一带”等战略的建设,未来中西部的发展潜力很大。而中小城市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建设,便可吸纳更多农业转移人口安家落户,人们也不用一定到几个特大城市去谋生。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只有城市群是不够的,东部沿海城市仍会继续扩张,这种情况下盲目地给城市设立边界是不可取的,而通过高铁的建设,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串联起来,由“点”成“群”再成“带”,未来城市发展可能会成为城市延绵带状。

    对于很多中西部人口远离家乡到东部城市的“候鸟式”城镇化的现象而言,数据显示,在2.6亿外出务工人群中,大约1.6亿是出省的,而这其中巨大的经济红利背后是中西部农村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在新型城镇化中提出的3个“1亿人”战略中,把推进中西部1亿人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发展方向的重要原因,当然,这一政策具有可行性的原因是,随着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人口向中小城市聚集,外出打工人群就会返回老家在县城或是附近中小城市安居,这种“折返式”城镇化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

    马庆斌分析道,新型城镇化应该有新的城市结构。城镇化的核心是要解决人的问题,人到哪里去?进什么城?以及进城后待多久?是终其一生还是辗反于城乡间?这些问题都关乎到如何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进程。2.6亿的农业转移人口不但是经济学上的数字,更应从社会学的角度考虑问题。多数农民工进城是以个人的身份被城镇化,据数据显示,2.6亿农民工中只有约10%是举家搬迁,多数人的家庭是分裂式的,这也是出现大量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原因。这个情况下,虽然城镇化率在不断提高但是相当不健康。这些人只是经济学上的产业工人,不是一个市民家庭。事实上,我们对河南富士康工厂的调研显示,河南当地工人因为离家近,能够享受家庭的温暖,其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产品的瑕疵率降低将近1个点,这其中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巨大的。

    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更要以家庭为载体,城镇化应该实现举家搬迁,使他们不至于摆动式地迁徙。这种进城可以是“蛙跳”式的,比如一个农民工进城打工几年,他已经是城镇的一部分了,当他积累收入后回到老家就近的县城定居,如果条件允许他把老婆、孩子、老人一起带进县城,那就实现了举家进城。但这需要政策的配套,比如在住房方面发展保障房、廉租房、共有产权房、经济适用房等。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