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衣冠不整禁乘地铁”需要信息的对称
时间:2014-10-14 20:58:04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谢伟锋 
        《沈阳地铁乘客须知》最新补充规定:衣冠不整、醉酒等不文明行为者不得进站乘车。有网友质疑新规有歧视弱势群体嫌疑。相关人士解释,此规定中的衣冠不整者,主要指被乘客广泛反映的在地铁中乞讨的人群,并不包括因为其工作等原因造成衣物有污迹的人。(10月13日 《北京晨报》)

        “衣冠不整者”不得进站乘车,此般规定很容易被公众误读。以往这样的告示,往往出现在高档酒店中,也引起了部分消费者的反感。酒店没有遴选消费者的权利,如果要创造一种文明有序的良好消费环境,酒店也只能保留选择顾客的权利。不过酒店和地铁站又有所不同,后者作为具有城市交通公益属性的主体,把“衣冠不整”者拒之门外,是否有权利滥用的嫌疑?

        把禁止“衣冠不整者”的乘坐地铁,沈阳并非是先行者。北京和广州都有这方面的地铁乘坐规定。而2009年《广州市地铁乘坐守则(征求意见稿)》在市建委网站上征求意见时,删除了衣冠不整者不得乘车的条款。之所以如此,恐怕因为这条规定很难像携带危险品那样,具有绝对的执法边界。面对那些打着赤膊的乘坐者,地铁工作人员大都只能进行劝导,而不太可能将对方阻拦在进站口。

        “衣冠不整禁乘地铁”本身是具有一定合理性,但“衣冠不整”缺乏法律条款的明确规定。到底什么样穿着算是不整齐,譬如大热天穿拖鞋和背心短裤的人,他们就处于见仁见智的边缘群体。很多人由于职业和身份的原因,也不可能穿着西装笔挺的乘坐交通工具。所以最终只能看工作人员自己的眼光角度和喜爱偏好来评判。

        对乘客的衣着要求,建议用礼仪的方式进行信息推广,而且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整个社会的舆论氛围和少年教育。通过信息的对称,让大部分都知道得体的文明举止应该是怎样,从而塑造出“好窗效应”来。地铁方面,主要做的是提高自己服务,而不是进行人为的限制。权利的行使应当善意,而不是造成乘客和地铁站的龃龉。

        而有关人士解释说,“衣冠不整者”应该解读成在地铁中乞讨的人群。这样的解读秩序有种本末倒置之感。应该是禁止他在地铁中乞讨,而不是禁止让他进站乘车。如果某位乞丐今天专心的坐地铁而不乞讨,地铁方面是没有权利剥夺他乘车的权利。同时,在乞丐没有进入地铁内乞讨的行为发生之前,就开始进行提前“审判”,恐怕也是有失偏颇。

        衣冠不整在概念上涵盖不清晰,在执行起来恐怕也会南辕北辙。其实,我们应该理解地铁方面倡导公共道德的苦心,也应该看到这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就的事情。当年张爱玲所说的,旧上海公寓里的那个电梯工,一定要衣冠楚楚,领带打得整整齐齐,才肯出来给顾客开电梯。 社会举止的赏心悦目在于世风积累下的正能量振动。地铁站有这样的诉求,但相应的软件打造,还应该更加耐心和细致些。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