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作为义乌市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的参与者,城市化委员会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凯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义乌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品质城市,拥有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期待义乌通过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建设宜业宜居的创新活力之都。”
王凯认为,“一核两翼三片”的格局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传承历史文脉,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了更高的城市发展理念和创新精神,将成为义乌加快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作为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的专家,王凯表示,城市有过去、现在和未来,城市规划连接着过去与未来,好的规划是不可替代的生产力,规划一定要有长远眼光,应通盘考虑本地产业、经济、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发展潜力和趋势,始终用动态的眼光去关注城市的发展。回顾过去,自1982年第一代市场形成以来,义乌每一轮市场的升级发展都成为带动经济总量增长的重要转折点,城市因此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但城市发展的动力更多的是市场经济的推动,具有多样化、低成本、创新活力,同时也带有自发、混乱的因素,表现为城市功能混杂、城市面貌混乱、公共服务不足。
义乌的发展是非常态化的发展,城市发展速度难以用常规的规律来简单预测,就要突破传统的规划理念和方法,要有创新和弹性,城市未来的发展要坚持多元化路径。王凯认为,这是基于国内外大环境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带来的新挑战。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城市规划建设也是一样。王凯认为,好的规划是不可替代的生产力,特别是像义乌这样正处在跨越式发展的城市,一定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城市规划不只是规划部门的事,关系到城市未来发展大局、民生福祉,要形成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阳光”规划工作体系,这样才能一张蓝图干到底。王凯对义乌城市多元化路径给出了具体建议。
渐进升级。打造“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核心是市场升级换代,从商品销售中心到国际贸易控制中心,提升国际化层次,贸易环节要在信息、物流、金融(特别要做好金融专项改革)等方面增强控制力,产业环节要加快转型升级;实体虚拟市场并重,加快培育电子商务市场;以新丝路战略支点城市为契机,拓展国际商务、国际交流等功能。
借势突破。借助义乌被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确定为国际陆港城市的东风,发挥物流网络优势,做强现代物流(包括网络、基地、基础设施、信息服务等),建设具有港口服务功能的国际陆港名城。
创新活力。义乌具有浓郁的活力氛围,过去30年,市场到哪、城市到哪,要传承发扬创新、活力的城市特质,突破低端制造的瓶颈,加强创意研发设计,实现由低端生产向高端制造的转变;突破现有产业体系,培育旅游文化、休闲消费产业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宜业宜居、创意活力之都。
王凯认为,义乌确定的“一核两翼三片”格局,拓展了更大的城市空间平台,给城市建设带来新的理念。“一核”是落实国贸综合改革战略和提升城市功能的中心城区,拓展了国际商贸、国际交流功能和陆港物流、科教创新功能;“两翼”则作为支撑城市功能提升的产业功能区;“三片”构筑起了城市生态的安全保障,体现了经济、社会、人文、生态协调发展的理念。
王凯直言不讳地表示,义乌作为一座国际知名的商贸城市,城市品质和环境需要“补课”的地方很多,产业水平、城市品质、市民素质等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城市品质的提升是一个渐进过程,现在国际上讲得较多的是“城市更新”,义乌要积极培育新的功能区。现在中心城区各种功能要素交织在一起,要对中心城区功能进行调整,把一些不适合在中心城区发展的功能疏解出去,同时还要积极关注新经济、新文化。王凯还对提升城市品质描绘了具体路线图。
构建良好的山水环境。在市域范围内形成良好的生态格局,中心城区要形成好的绿地系统,形成人与环境交相融合的关系,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做好城市规划设计,“画”出城市好面貌。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面貌,比如产业空间可以是现代、简洁、明快,居住生活空间就应该温馨、亲切,公共建筑(图书馆、大型商超、行政办公楼等)要形成特色设计,还需要一些标志性特色建筑。做到以人为本,提供科学的交通组织。交通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志之一,要不断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步行系统等,满足市民出行的新需求,让市民感到方便、舒适。建设良好的公共空间,促进人居环境改善。城市不仅仅是建筑,还要有公园、绿地、广场等,以及良好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图书馆、文化体育活动站、医疗教育服务点等,更多地关注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