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违建“空中花园”何以走不出“割韭困局”
时间:2014-08-24 22:21:15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作者:刘建国 

     海淀区玉海大厦一业主,在楼顶搭建了一座超150平米“阳光房”,种上了树、菜,还搭建了凉棚。一年前,“阳光房”被大厦业主举报,海淀城管部门认定该“阳光房”为违建,海淀区政府也批准了城管部门申请强拆令的文件。昨日,海淀城管田村路分队负责人表示,该违建一定会被拆,但尚无时间表。(《新京报》8月24日)

    前不久,北京市的“最牛违建”刚刚被拆除,如今海淀区的“空中花园”又吸引了公众的目光。频频出现的违建现象,令人纠结,即便可以拆除,但是耗时、耗财,还耗费精力。面对这些违建,如何从源头上实现预防和治理的目标,真正让违建走出“割韭困局”,显得尤为迫切和必须。

    根本上而言,违建产生的原因就在于,城市的发展速度迅速,目前的执法水平和执法手段,与现实的管理需求之间存在脱节。可以说,如果不是媒体曝光,违建常常不能被及时发现和治理。其实,执法力度的弱化,也决定了违建的拆除成本不断增加。很多时候,如果在违建修建初期就被相关部门发现并进行相应的处理,代价肯定不会太高。

    坦白而言,当前的城市管理思维还存在痼疾和弊病。作为违建的责任人而言,肯定知道违建的性质,而且拆违新闻也屡屡在媒体上曝光。既然如此,作为违建主人,不可能不知道违建之后的后果。那么,为何违建之人依然肆无忌惮,逆势而动呢?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当前的拆违多是风暴式的治理模式,也就是说,拆迁违建并没有形成常态。执法具有滞后性,死角的大量存在,也导致了不少拆违沦为形式主义,很难产生实质性效果。

    鉴于此,如何让城市违建治理成为常态,显得尤为迫切和必须。一方面,《城市管理法》不能被束之高阁,宣传普法需要及时跟进,从源头上强化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思维。另一方面,执法部门需要打好“提前量”,不能做“事后诸葛”,要将监管触角延伸到最前沿,在违建处于萌芽状态之时,就做到早发现、早治理、早拆除,避免留下后患。另外,违建的监管,还需要实行综合治理,避免执法部门“单兵作战”,让社区、居委会、物业等部门实现联防共治。

    说到底,城市违建的监管,需要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并建立常态执法机制。唯有如此,才能在违建的监管过程中,不留下任何真空和死角,从而走出屡拆屡建的割韭菜困局。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