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牛凤瑞:打破“一亩三分地”,实现1+2>3
时间:2014-08-19 16:40:12 

NO.2 要着力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协调机制的作用。

解读专家:

牛凤瑞: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

  习总书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七点要求,可以视作一个总动员令。他是希望京津冀各自抛开“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不再囿于过去的恩恩怨怨,而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从一加二大于三的角度考虑问题,更好地推动优势互补,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从而能够达到整体的效益最大,各自也获得相应的发展利益。这才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
实际上这是要求地方政府在考虑问题时,不能光考虑自己,要换位思考,只有平等互利才有持久的合作。在中间层面上破除思想方法上的误区,非常关键。

  七点要求中,第二点和第七点尤其重要。第二点是解决思想观念的问题,即突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合作共赢,持续发展。第七点则是倡导通过市场来调整,而不是走原来的老路,让中央来作指示、当裁判。各方都有利益诉求,必然是平等互利的博弈谈判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中国毕竟是一个中央集权的体制,诸如京津冀这样区域之间的关系,如果中央领导重视了,就更容易推动一些。因此,习总书记的总动员令,不仅给出一个大的战略方向,也会起到一定的鞭策作用。

  实际上,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国土局成立伊始的第一个重大项目,就是京津唐国土规划研究。所谓京津唐国土规划,其实就是立足于京津冀一体化这一理念而展开。彼时到现在已经三十年,中间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反复,主要是客观条件的影响,包括体制条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这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回过头来看,最初我们确实不具备进行一体化操作的条件,而且1980年代初,我们刚刚进行改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可以更多地通过中央的指示和文件来实现两市一省的资源配置,并不真正需要所谓的“一体化”。

  从全国来看,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是经济社会发育水平最高的三个城市群,特别是京津冀,虽然现在整体水平还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但京津冀人口占全国的8%,GDP占全国的11%,近九分之一,无论从经济总量看,还是经济密度看,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同时京津冀地区过去也是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共和国首都所在地。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三地各自的经济社会状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者之间本应是经济上互相融合,优势互补的,但是省域之间行政壁垒竟然使得“1+1+1<3”。

  雾霾是一个契机,实质上正如习总书记强调,解决好北京发展问题,须纳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战略空间加以考量,这样才能打通发展的大动脉。京津冀一体化进入实施阶段正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客观要求,习总书记的指示,正是适应了这一客观要求,是因客观问题而生,而且不仅看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也看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