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现任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投融资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投资协会投资委会长助理、产业与金融创新平台秘书长,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国家大型软课题“中国式管理”专题组负责人,全国创投大赛评委,世纪名家讲坛首席顾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务院国资委央企培训讲师等。
担任过联想控股、海尔集团、大庆炼化、辽河油田、上海移动、胜利油田、天津港集团等数十家知名企业课题组组长,唐山、青岛、苏州、无锡、武汉等多个城市及园区高级顾问。著有《价值观管理》、《发现企业文化前沿地带》、《股权投资与企业上市》等著作。
近日,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中国金融》杂志署名文章《完善金融监管五大重点破解“死与乱难题》中称,近年来金融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使政府不断面临着“管”与“放”的两难选择,尚未真正摆脱“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恶性循环。
就这一热点问题,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投融资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投资协会产业与金融创新平台秘书长祝慧烨,在接受《城市化》杂志专访时直言:“我国金融安全保障体系不足,缺乏规范化、市场化的退出制度安排,金融机构‘只生不死’,成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根源之一,加快金融破产和金融破产保护的相关立法以及金融风险处置和金融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迫在眉睫。”他呼吁,金融行业是个特殊行业,关系国计民生,关系经济安全,金融企业应该推行正确的价值主张,倡导行业做“好金融”。
《城市化》:您曾经担任过国家大型软课题“中国式管理”专题组负责人,调研过全国有代表性的企业600家,掌握3000多个全国企业案例,还是多个城市及园区的高级顾问,您认为,我国当前金融改革是监管过多了还是改革不够?
祝慧烨: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处于经济的顶端,因此,最不能出事的就是金融,金融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需要好的顶层设计,需要基于金融安全、金融改革、金融监管、金融发展的结构体系与运行机制,还要与诸如财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国有经济改革,社会事业改革等等相配套。
我们同时面对金融改革、金融监管、金融发展的三项任务,而监管我认为处于扁担的位置,前面挑着改革,后面挑着发展,这就需要系统的法律法规、战略选择、发展路径、实施细则、保障措施等等,而监管就是强调“到位”,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大家印象似乎美国是金融创新过度,而我国则是监管过度,创新不足,这样说简单化了,不仅是监管的事,比如我们有世界上最赚钱的银行,但是我们更有落后的金融体系。
我同意银监会王兆星副主席的总体判断,我国金融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比如M2供应量全球前列,但不断出现“钱荒”;银行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大,但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成本高;不少国有企业靠资本利得;银行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市场化步履维艰,互联网金融探索遭受压力,社会融资价格不断上涨,灰色金融野蛮生长,影子银行快速增长。
金融监管的重要性毋庸赘言,金融创新也是势不可挡,监管冲突与监管真空已成为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如何不发生系统性风险,防范信用违约、表外业务关联和外部传染风险?这些都是重大挑战。
其实这两年我们旨在化解系统性风险的事没少做,比如资本充足率、资产结构调整、盈利能力、压力测试、资本补充等,旨在增强监管有效性,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就资本定义、外部评级、风险缓释、内部评级、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交易信用风险等,巴塞尔委员会曾给予中国积极评价,审慎监管取得进展。
当然,我们还是不能回避因为混业经营、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使单体风险与系统性风险交织,跨业、跨境、跨市场使防范风险的任务更为艰巨。金融结构性矛盾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和完善监管来破解,要破解“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循环,也要化解“不改等死,改革找死“的魔咒。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是必要的:
比如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上限,完善市场利率定价机制,推进同业存单发行与交易,有序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
比如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重组改造,发展稳健村镇银行,尝试自担风险的银行、金融租赁、保险、消费金融等民营金融。
比如推进金融制度创新,推进外汇管理改革,完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外汇管理制度。从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境外放款,境外债券等;推进资本项下开放,外汇管理便利化,并在投融资、法制方面取得突破;推动金融服务业扩大开放,并有效监管。
比如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增加弹性,提高安全性。不仅在交易所市场多搞版块,从审批制到登记制,有制度创新,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增加合规性,增加透明度,发展场外市场,建立联动机制。场外市场也要多层次,有全国统一市场,也发展区域性场外市场,调动VC、PE积极性,提供便捷的退出机制。解决金融同质化经营问题,需要科学分类监管,引导专业分工,形成市场覆盖广、差异化、高效率的金融体系。
当前,我国金融结构失衡,分配不合理,资源错配,效率低下,链条落后等问题,制约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式转变,出现实体经济空心化的趋势,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不充分,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任重道远。
我国金融安全保障体系不足,缺乏规范化、市场化的退出制度安排,金融机构“只生不死”,日益成为金融的道德风险,成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根源之一,所以金融破产和金融破产保护的相关立法应该加快。应加快金融风险处置和金融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尽快明确危机管理和处置框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和协调机制,并给予有效法律支持,对金融风险早预警、早干预、早处置、早隔离、早化解。可以实施分类监管,差别监管,针对“影子银行”,制定综合性、系统性的管理办法,细化规模控制、期限错配、风险防控措施。完善各类风险监管标准,提高监管质量。
金融要加快市场化,放松行政管制,同时强化信息披露,严厉打击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优化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制度安排,完善发行、定价、并购重组制度,促进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机制,在立法、司法、执法上下功夫。
《城市化》:我国金融领域是否需强化行业企业公民意识?
祝慧烨:这个问题问得很好。金融行业是个特殊行业,关系国计民生,关系经济安全,因此,应该有行业公约,建设自身的价值体系,金融企业应该推行正确的价值主张,倡导行业做“好金融”。我认为,这个“好”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是加强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体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应当是完善金融监管的落脚点之一,完善公司治理的监管指引,关注公司治理现状,设计公司治理的激励机制。
二是注重合规性,这是金融健康运行的前提。机构和从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则规范、职业道德准则,并在具体工作中时时、处处规范行事。
三是推进诚信约束。诚信与信用是金融之本,是行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最基本的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要通过科学的制度安排,为经济社会提供金融保障;再则是注重服务,是金融价值的实现途径。金融服务业,是无形产品,服务是基本手段。
此外,金融行业还要充分认识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解放思想,调整战略,把握正确发展方向;激发出凝聚力和创造力;推动行业道德建设、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赢得尊重与信赖。
作为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组织,由于金融业随着规程、标准、体系日臻完善,因而还要注重自我更新能力,要改变观念,从价值占有向价值创造转移,这就需要从业者对“价值”有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金融行业不是一般行业,金融行业应该有一种价值追求或者叫价值理想。对于金融企业而言,站在国家未来和命运的高度考虑自身的价值选择,奉行的价值观应符合社会的预期。
其次,要注重价值理念转化,就是要把好的理念转化为制度安排和机制流程,通过有效管理固化下来,也即倡导什么样的理念,就要设计什么样的制度去匹配,通过有效的理念渗透和传播,完成价值实效。金融业要从国家社会的角度看自身的理念和行为,即以国家需要和社会进步为内在驱动力,设计金融企业战略和制度安排,在价值链上进行责任输出。
再次,注重科学方法,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进行全流程的科学设计,持续改进,不断推动行业建设。强调体制机制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尤其注重培植从业者的内在责任感,形成价值激励效应。
还有就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立有效创新体系和机制,培育创新文化,创建学习型组织,应用创造性策略,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从传统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城市化》: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如何通过金融产品创新让农民共享城镇化成果?
祝慧烨:关于这个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政策背后,体现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诉求。城镇化是缩小城乡差距、让广大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的重要载体。金融支持城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通过金融产品创新让农民共享城镇化成果,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和管理方式。
一是加大对“三农”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积极推进涉农银行业机构体制机制改革,在市场准入、政策供给、产品创新方面有突破。
二是在监管到位的条件下,发挥新兴金融如互联网金融作用,发展“普惠金融”,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其效率高、成本低、覆盖广等优势。学习尤努斯“穷人银行”的经验,将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导入涉农金融,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支持三农发展。
三是推盘活资产,盘活资金,在农地流转,承包权、经营权分离,权益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等方面有实质性突破;在林权和其他权益质押,无担保贷款等方面,在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将有效信贷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倾斜。
四是将建立市场化定价机制、资金运用机制与准入退出机制。扩大保险资金运用范围,进一步发挥保险在涉农保险、出口信用保险、小额信贷保险以及巨灾保险等领域出台相关政策、研发适用险种和产品。配套监管制度建设、继续扩大农险覆盖面、不断提高农险服务水平、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快建立农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建设和加大监管力度等方面着手,推动农险发展。
五是加大城乡统筹,在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推进创新模式和创新金融,并在市场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中下功夫,在三农顶层设计中,注重金融设计和产业设计,真正推进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