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
7月13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公布了《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明确了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公务用车“新能源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根据规定,凡是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全部都要落实这一方案。
该方案能否破解新能源汽车“久推不广”困局?五部委力推新能源汽车对于治理我国在汽车社会下的空气污染、能源紧张等困扰城市发展的顽疾方面能发挥多大作用?对此,我们特别邀请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有形汽车分会会长苏进行解读。
我认为该方案的出台是好事情,有两大亮点:
第一个亮点:表明国家正在出台实质性的政策并有实质性地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国家不是光做评论员,也不是发布空头文件,而是鼓励并支持国家机关、公务人员购买新能源汽车。其中,我注意到政府购买新能源汽车应不低于30%的比例,这些为推广新能源汽车做了实质性的推动工作,将充分发挥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的带头示范作用,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平稳、顺利地推广。
第二个亮点:改变了过去推广新能源汽车的错误做法。过去的方针是自下而上,即让市民、普通老百姓购买新能源汽车,但充电、保养等都存在问题,产生了很多麻烦,让人觉得很不方便,这会让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产生很多顾虑和疑问。现在采取自上而下的路线,从政府机关、公共机构、公务人员开始推广新能源汽车,我很赞同,其一,有责任;其二,有公务车的场地;其三,有专职管理车辆的人员,这样很多问题就可以解决。我相信,这种自上而下推广新能源汽车的路径会有很好的发展。
同时,我要提个醒: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没有问题,不过千万不要在舆论上将新能源汽车炒得过热。尽管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很高,但现在新能源汽车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时代,其市场化条件不成熟,原因之一是,现在大型的汽车集团都没有大规模生产新能源汽车,如果社会热情被鼓动起来,新能源汽车无论在数量还是品种上都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第二个原因是,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条件比如质量、安全性等方面还没有真正过关,连德国、日本这些研究新能源车的老牌国家,在产品质量、技术方面都没有过硬的保证,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加紧研发,提高质量,并且赶紧布局售后维修点,要让消费者像加油一样方便。新能源汽车要达到市场化的条件,至少需要十年时间。
随着我国中小城市城镇化工作的积极稳妥推进,全面的汽车社会已成为大势所趋,随之而来的汽车尾气污染、环保压力、能源紧张将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顽疾,也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不少人对新能源汽车寄予厚望。然而,空气质量的好坏与新能源汽车的总量有直接关系。新能源汽车占的比例越高、空气也就会越好。从现在的数据看,北京市的汽车保有量是550万辆,新能源汽车不到2万辆,不足0.004%。如果新能源汽车达到20%-30%,即总量接近100万辆,将有效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如果说让新能源汽车直接影响到空气质量,我预计在未来十年后。
现在应将混合动力车作为重点,由于其技术、市场都相对成熟,将能源节约下来,尽量减少对汽油、柴油的消耗,降低能耗,减少污染,这或许要更实际些。(采编:谭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