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重庆“两江”水源地工业污染隐忧 三峡蓄水新形势待考
时间:2014-06-17 14:08:0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陆宇 

  5月21日,环保部与住建部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加强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供水系统的防控污染,文件针对近来发生的多起饮用水水源地及供水系统污染事件,其中凸显了我国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供水系统防范水污染存在薄弱环节。

  自2014年4月起,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浩泽净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学术支持下,开展了名为“净泽计划”的全国重点地区饮用水水质调研行动,重庆是调研行动继北京、西安后的第三站。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发现,长江与嘉陵江不仅是重庆市的主要饮用水源,同时也是接纳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的唯一水体,这一基础性的现状决定了重庆水源地保护面临的复杂局面。

  调研显示,重庆市水源地水质总体良好,但进入今年后开始呈下降趋势,总磷超标较为普遍;长江、嘉陵江两岸工业企业及城市污水是主要污染来源;在三峡水库蓄水后,水流急剧减缓、水污染加重,水源地保护制度及措施仍沿用河流型水源地模式,难以适应新的变化。

  水质监测尚难以覆盖所有饮用水源地,尤其是分散式和农村饮用水源地管理存在不足,监测指标选取过于随意。

  水质总体良好

  2014年呈下降趋势。

  重庆人自古以长江与嘉陵江为主要用水源地。

  根据重庆市环保局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供的资料,目前,重庆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共有1144个,其中城市水源82个(含备用水源19个),乡镇水源1062个。

  长江和嘉陵江是重庆市主城区生活和工业用水的唯一来源,两条河流自西南向东北斜插重庆城区,截至目前,主城区共设置饮用水源14个,两江各占一半。这些水源地的位置极易分辨,沿长江干流与嘉陵江游走,即可看到重庆市环保局立于两岸的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绿色标志牌。

  主城区以外的渝西经济走廊城镇饮用水水源则主要为水库,水库水亦间接来自长江及嘉陵江。在重庆全境,只有巫山、彭山两县少量饮用地下水。

  梳理近两年的水质监测数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重庆市水源地的水质整体良好,但2014年呈下降趋势。

  重庆市环保局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供的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重庆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主要因子达标率为99.7%,乡镇为95.2%。

  但今年的情况却不如去年,以2014年4月的水质监测数据为例,重庆市61个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5.1%,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3.3个百分点。受四川入境断面总磷超标影响,下游的江津区鲤鱼石、和尚山和南岸区黄桷渡3个水源地总磷超标。

  具体到人口最为密集的重庆主城区,形势更加不容乐观。4月,主城区14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仅为85.7%,同比和环比均下降14.3个百分点,和尚山和南岸区黄桷渡水源地总磷超标0.08倍。

  主城区以外其他区县的47个城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7.9%,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环比持平,但江津区鲤鱼石水源地总磷超标0.10倍。

  长江重庆段水质监测并非重庆市环保局一家主管,与重庆市环保局按月公布水质数据的做法一样,长江水资源管理局公布的2014年1月、2月、3月的数据显示,重庆市饮用水源区达标率更低,分别为55.6%、88.9%和66.7%。长江水资源管理局评价的饮用水源区共18个,河长223公里,与重庆市环保局选取的地点及数量均不完全相同。

  水源地保护软肋

  监管能力不足。

  长江与嘉陵江不仅是重庆市的主要饮用水源,同时也是接纳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的唯一水体,这一基础性的现状决定了重庆水源地保护面临的复杂局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顺长江干流和嘉陵江自上而下,随处可见两岸的生活污水及工厂废水排入江中,与江水混为一体,规模较大的如旅游景点磁器口老街旁的排污水渠,而自来水水厂的14个取水口则顺江排开。

  事实上,重庆市政府及环保局的护水措施从未间断。

  截至目前,重庆市已出台《重庆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办法》、《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重庆市长江三峡水库库区及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等一批饮用水保护相关的地方性法规或行政规章;编制了《重庆市城市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并建立了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管理数据库及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等。

  但重庆市环保局负责人也坦言,仍有诸多工作尚需改进存在污染风险压力大及整治不彻底的问题。

  “重庆市城镇多呈组团式发展,集中式饮用水源数多、分布散,且以河流型水源为主。长江、嘉陵江干流风险源较多,流域一旦出现污染事件,多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会出现连锁反应受污染。同时,三峡工程建成后,水上运输量大量增加,出现水上交通事故概率大增。” 该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另外,重庆市个别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还存在船舶、码头和与供水设施无关的建筑物,个别水源地还存在非法网箱养鱼或肥水养鱼等情况。”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嘉陵江及长江干流3个取水点看到,保护区警示牌的周围存在垂钓、游泳、餐饮渔船等。

  三峡蓄水新形势

  应在蓄水时段扩大水源地保护区范围。

  隐患更大的是工业企业偷排污水甚至危险废弃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长江干流重庆航发佛耳岩港口发现,该港口附近存在不少生产作坊,长江沿岸堆积大量深绿色粉末状固体,并随雨水流入江中,形成多条绿色长龙。

  从深绿色粉末状物体的包装袋“miscellaneous dangerous good”可以得知,这些固体均为危险废弃物,如遇长江涨水,不明危险废弃物将整体浸泡于长江水中。

  事实上,长江及嘉陵江两岸存在难以计数的工业企业,单凭环保局监管,难免力不从心,企业偷排现象在两江地区常有发生。

  2013年,上市公司攀渝钛业向长江排入大量铁超标废液,致使附近江面呈现暗红色;2011年,重庆民丰化工含有六价铬的渗滤液排入嘉陵江,重庆市地质矿产测试中心的检测结果为铬超标55倍;2010年8月,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确认,重庆农化集团私自填埋数百吨六六六农药,超标19倍的废液渗漏至嘉陵江……

  而城市面源污染也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重庆大学资环学院教授袁兴中认为,重庆市水源的主要污染来自城市。“城市面源污染比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得多,但在国内一直未得到足够重视。”袁兴中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尤其在雨季,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流入长江和嘉陵江,中间没有湿地的隔离与保护。”

  更为严重的是,环保制度和措施往往滞后于现实发展。

  自三峡水库蓄水以来,长江及嘉陵江早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河流。三峡工程175米蓄水后,两江水流速度急剧下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看到,5月底的嘉陵江水面几乎静止,实则为一个狭长型的大水库。

  然而,水源地保护却仍然沿用河流型的制度和措施,如按照河流型水源地保护区范围的规定:取水口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为水源地保护区。

  但根据西南大学“重庆市城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调查与评价”分析,“三峡蓄水后,水流速度迅速下降,水流紊动能力减弱,从而导致排污口附近混合区可能会从狭长型向宽短型发展,且受回水影响,污染混合区在建库后向上游扩展。”

  “在三峡蓄水后,下游100米内为水源地保护区的老规定已经不再适合现实,”两江环保中心负责人向春认为,“应在蓄水时段参照水库水源地规定,扩大水源地保护区范围。”

  水质监测亟待完善

  分散式和农村饮用水源地管理存在不足。

  2014年3月11日,重庆市环保局透过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得知,重庆市环保局水质监测数据与长江水资源管理局存在巨大差异:长江水资源管理局对乌江重庆段水质监测数据为劣类,而重庆市环保局的结果却长期为类。

  为此,重庆市环保局于4月21日正式书面说明原因:按《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办法》规定,自动监测评价指标选取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4项,并未包括总磷,从而出现了数据差异。

  这一数据打架事件暴露了各地环保局在指标选取上的过于随意。

  根据《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办法》,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全年连续监测,每4小时监测一次,监测指标为水温、PH值、电导率、浑浊度、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和总氮共9项,但重庆市环保局只监测了其中4项。

  目前,重庆市环保局已承诺改进水环境自动监测信息公开的内容和方式,并争取国家层面从技术规范和制度设计上进行完善。

  事实上,重庆市环保局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同时采用实验室(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每月监测一次。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明确的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采用单因子法,即根据评价时段内该断面参评指标浓度最高的一项确定。根据《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办法》,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为全年连续监测,每4小时监测一次。监测结果以月报、年度环境质量简报、环境状况公报形式发布。

  对比德国的水质监测频率,中国存在较大差距。德国联邦卫生部规定,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水质监测频率为每小时一次。

  但重庆市环保局的监测能力和覆盖范围有待提高。

  重庆市环保局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除重庆主城区、涪陵、万州等地区外,其他区县还不具备监测109项水质指标的能力,且自动化监测水平低。

  该负责人进一步指出,重庆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管理基本能实现管理全覆盖,但分散式和农村饮用水源地管理还存在不足,没有实行全覆盖监管。

  自来水管网二次污染严重

  保障终端水饮水安全的解决办法有三个。

  重庆市自来水供应呈两分天下格局,重庆水务(601158,股吧)及重庆水利投资公司。

  重庆水务及重庆水利投资公司每月公布自来水出厂、管网水质,其出厂水质合格率、管网水质合格率、综合合格率均长期高于国家规定的95%。

  然而,目前重庆市范围的水厂绝大多数采用常规处理技术,并且不具备先进的专利及非专利技术。

  常规处理技术是自来水生产的主要技术,该工艺在20世纪初期已形成雏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变化不大,只是在自来水生产实践中得以不断完善,在某些局部环节略有改进。

  常规处理技术所采用的工艺主要为去除水源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和病原微生物等,该工艺包括混凝、沉淀、澄清、过滤、消毒等内容。目前,国外大多数水厂和国内95%以上的水厂均采用这种常规处理技术。

  重庆水务只有新建的丰收坝水厂和改扩建的和尚山水厂、黄桷渡水厂、沙坪坝水厂采用斜管沉淀池和“V”形滤池等先进设施设备。更为先进的反渗透过滤、活性炭等深度处理工艺涉足尚少。

  采用常规处理工艺最突出的问题是氯残留及其发生的化学反应。氯与有机物、腐殖物相结合容易产生三氯甲烷、四氯甲烷、氯乙酸等有机物,危害人体健康。美国生化学家Herbert Schwartz说:“氯太危险了,它应该禁止使用,将氯加入水中就像启动一个定时炸弹。”但仅经过常规处理的自来水中常常含有余氯。

  重庆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玉成认为,采用常规处理方式生产的自来水还难以消除溶入水中的抗生素、农药等有害物质。

  而终端水质监测不仅在重庆,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均存在空白。由于重庆地处山地,高于六层的建筑物即必须加装二次供水设施,终端水质受制于二次供水设施及家用水龙头材质。

  中国水利企业协会脱盐分会秘书长郭有智说:“即使自来水厂的水质达标,但最重要的是到你家龙头出来的水安不安全,这里要打个问号。”

  受历史经济等原因,中国目前仍存在大量铸铁、镀锌、镀铬的终端管网及水龙头,这些终端支管大多没有做过防腐,重庆气候终年潮湿,防腐管道显得尤为重要。日本则早已完成100%的不锈钢终端管网材质替换。

  杭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技师吴小辉曾针对终端出水水质进行专门研究,其结论为管道及自来水龙头的防腐措施直接决定自来水终端水质。

  吴小辉发现,采用镀锌铁管作为管网终端的用户,水质明显差于聚氯乙烯管材:早晨首次打开水龙头的即刻、第1、3、5分钟后的水质显著低于自来水出厂水。四个时刻的水质合格率仅为10%、40%、56.67%、60%,即使放水8分钟后,水质合格率也只能达到94.4%。吴小辉据此建议,自来水终端管网应更换为聚氯乙烯材质。

  中国净水行业资深专家顾久传表示,目前保障终端水饮水安全的解决办法主要有三个:一是保障管道清洁,及时更换老化、使用时间过长的管道;二是饮用桶装水;三是在终端安装净水器,这也是最推荐的解决方案。净水器的深度净化技术已经比较完善,运用活性炭吸附、RO反渗透等处理方法来提高水质。

  “净泽计划”,由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国内净水行业标杆浩泽净水发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学术支持下,对城市饮用水水源的基本情况、水源地水质和水污染情况、保护和水污染治理情况、安全用水指导、未来水环境的治理建议等问题实施调研,并撰写一份对公众安全饮水以及推广国际领先净水技术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的报告。浩泽净水致力于推广国际领先安全净水技术APO+,有效杜绝“二次污染”,为公众提供安全、健康,可放心饮用水设备。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