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讯(记者罗琴实习生冉然)向往大城市完善的文化、教育、医疗资源,却又偏爱城外更好的居家环境,这个难题,成都正通过规划七大卫星城来解决。
6月6日,记者从成都规划局获悉,为了使卫星城能切实有效地分担中心城区人口、产业和功能,它们完全按照大城市的规模和标准实施规划建设,和中心城“同质化”,同时还规划了标准高于中心城的三大“10分钟”公共服务圈。
卫星城怎样建?
大城市规模和标准 形成组团式城市群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成都市中心城区面临着人口密度过大、环境压力大、交通拥堵和公共资源不足等城市难题。成都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意味着成都需要调整城镇体系,围绕中心城建立能够分担人口同时提供各项不低于中心城标准生活资源的次级城市。
在新编制的《成都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已经提出了构建梯次分布、大中小城市互相衔接的城镇体系,明确建设龙泉驿、温江、新(都)青(白江)、郫县、双流、新津、都江堰7个现代化卫星城,与中心城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
据悉,上述卫星城将形成组团式城市群形态,以龙泉为例,现状是由经开区、龙泉城区、西河镇、洛带镇构成,下一步通过规划整合为组合型城市群形态的卫星城。快速路网体系将覆盖卫星城,实现与城区高速路、快速路的有效衔接和高效转换;地铁、市域快线、有轨电车、高铁等也正向卫星城延伸,逐步实现中心城至卫星城“两高两快两轨”的交通联系。
如何吸引人气?
三大公共服务圈 规划标准高于中心城
家住在城外,工作在中心城。如今,成都已经有不少上班族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他们也许还不知道,成都的城市规划正在引导同样的生活方式,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规划的七大卫星城,区域内建设标准不低于中心城,其中规划的三大公共服务圈标准还高于中心城,可以说,住在卫星城比在中心城还舒适方便。”
据悉,未来七大卫星城将全部实现三大“10分钟”公共服务圈,分别是10分钟公交圈、10分钟公园圈和10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据了解,“10分钟公交圈”构建起后,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居住地,市民在10分钟的距离内,都能到达公交站,然后通过“两高两快两轨”前往中心城区。
以目前家住新都区(属于新青卫星城)的小刘举例,未来她出门步行10分钟即可到达一处公交站,包括轨道站点、常规公交站点和自行车租赁店等,这意味着她如果到成都上班的话,走出小区步行即可搭乘相应交通工具上班,免去坐摩的或三轮车的麻烦。
“10分钟公园圈”则代表从任何一个生活点和工作点出发,走路10分钟,就能到达一个公园绿地;而“10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则代表着市民日常的办证、社区医疗、体育休闲、阅读、基本公共服务能在10分钟的距离内实现。
公园、教育、医疗、文化等也是大家最为关注的基础配套,卫星城的规划建设指标也高于中心城。据了解,成都制定了《成都市城镇及村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明确提出,卫星城住宅用地停车配套指标不宜低于每百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个车位;规划公共交通分担率不小于50%,公交站点300米覆盖率不小于80%;在与中心城区相连的轨道站、高铁站等附近设置转换停车场(含非机动车停车场),机动车车位数不宜少于300个。
此外,卫星城将构建由中心公园、大区公园、片区公园、社区公园组成的四级公园绿地体系,人均公园绿地要达到15平方米。按照“500米见绿”的标准,中心城的最小绿地面积为3000平方米,而卫星城的最小绿地面积为50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