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年轻的城市,就是石河子。
站在世界看——它曾被联合国授予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站在全国看——它曾被授予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它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具有独特魅力的西部生态型城市。
站在新疆看——它是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重要支点,正迅速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工业新城,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此纷纷落户,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站在兵团看——它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兵团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的重任,经济总量已占全兵团GDP的四分之一。
从不同的角度,石河子市都是魅力无穷、活力四射,成为自治区和兵团全面推进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进程的引领者和典范。
兵团党委常委、农八师政委宋志国说,石河子魅力和活力的产生,得益于近年农八师实施的以城市为主体,以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为两翼,“三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的战略。
新引擎——以城镇化为载体,聚集资源,加速发展,书写屯垦戍边的新篇章“将农八师和石河子市机关整体搬迁到开发区去!”2001年,就在上任农八师师长不久,宋志国就向师市党委提出这样的建议。这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强烈震动。
当时的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戈壁荒滩野草丛生,仅有一条两车道的低等级路面。可以想象,有谁愿意放弃市区舒适方便的工作生活环境,而奔波劳顿在荒凉的郊外开发区呢?
然而为了石河子的发展,将政府机关东迁至开发区势在必行,更是明智之举。正是这种超前灵活的思路,抒写了石河子的城镇化建设史上浓墨重彩的大手笔,更打开了人们思想上的束缚。
思想解放春风拂过,创新思维结出硕果。时至今日,走进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道路两侧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八纵九横、宽阔平坦的17条大道,已成为进入石城的新景观;东苑群岛、香格里拉、天富名城等一批设计新颖、风格独特的住宅小区相继建成,包括世纪公园在内的一批公共设施投入运行,把这个城市打扮得更美。
10年间,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常住人口从7000人增加到近5万人,生产总值从3亿元增加到60亿元,税收从4000万元增长到近9亿元。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了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的璀璨亮点之一。
6年前,雄峰集团在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新疆天盛实业有限公司。去年8月10日,该集团又投资9亿元,在石河子市北泉镇工业园开工建设了天恒纺织有限公司50万锭紧密纺纱项目。据雄峰集团董事长何兴荣介绍,出于对石河子这座军垦新城的热爱,雄峰集团在未来几年内将把绍兴总部现有的纺纱、织布、印染生产全部转移到石河子。
浙江宁波合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立国感慨地告诉记者,虽然地处西北边陲,但石河子处处透出的时尚、文明、开放、包容的时代气息,使他爱上了这座美丽的城市,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在这里投资的信心。去年,该公司已开始实施70亿元投资大项目,正加速建设年产40万吨的有机硅及配套项目。该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将形成100亿元以上的产值。
在石河子,有像罗立国一样想法的企业家还有很多,他们来到石城投资,正是被这里迷人的环境所吸引。
短短10年,石河子市以城市和开发区为平台,打造招商引资洼地,企业数量从十几家发展到750多家,生产总值由26.1亿元增加到108.4亿元,占到农八师石河子垦区经济总量的73%,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城市成为了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硬实力——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超前思维,敢为人先农八师工业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有过辉煌,但进入90年代,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工业进入徘徊期。就在新世纪初,农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活动,并学习区内外尤其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发展的成功经验,作出了农八师由“抓农业带全局”向“突出工业主导地位”转变的决定,在全疆首先明确提出“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着力抓项目,突出抓招商”的工作思路。
2002年,兵团工业领域传出一条爆炸性新闻:台湾着名企业“康师傅”落户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也标志着石河子对外开放走出重要一步。“康师傅”打破常规入驻石河子,带给石河子人的不仅是思想的洗礼,更是思维方式的突破——以城市为平台,狠抓招商引资促进发展。
继“康师傅”之后,在短短4 年时间里,台湾“旺旺”,江苏“雨润”“华芳”,浙江“娃哈哈”“雄峰”“弘生”,内蒙古“伊利”,北京“燕京”等10余家着名企业纷纷落户石河子。据统计,“十五”以来,农八师、石河子市累计引进资金162亿元;知名企业入驻石河子后,为石河子新增了3.7万个就业岗位和近20亿元的税收。
短短10年,由于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迅速崛起,石河子建成区面积从25.6平方公里扩大到52平方公里。石河子人可以骄傲地告诉大家:我们用10年时间,再建了一个新石河子。
从2000年到2009年,农八师、石河子市工业增加值由11.6亿元增加到46亿元,年均增长14.2%,化工、纺织、食品、能源、农业装备、建材六大支柱产业占师、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0%以上,产业生产规模和品牌效应不断凸显,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大空间——农业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拓展更广阔空间农业,是兵团的基础产业。从垦荒屯田到农业现代化水平全国领先,兵团人在农业方面创造出了令世人信服的业绩。但进入新时期,在激烈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农业生产周期长、积累缓慢、职工群众增收乏力、抗风险能力弱的弊病逐渐显露出来。兵团农业具有的规模、装备、科技、组织优势,难以形成经济优势。如何寻求突破?农八师、石河子人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千家万户的农业分散经营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面前,往往反应总是慢半拍,让人吃尽了苦头。”多年从事经济工作的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总经济师郑明建感触颇深,他说,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兵团许多农产品没有经过精深加工实现增值,只卖了原料。
为改变这种局面,农八师在引进一批乳制品、肉制品、饮料、酒类等食品加工企业的同时,进一步把原有的特色养殖业、特色种植业做大做优,使团场成为了农业产业化生产的“ 第一车间”,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优质的原料。从此,师、市农业与农产品企业紧紧地捆在一起,互为依托,相互促进,也为彼此打牢了基础和拓宽了发展空间。
过去一直处于“短腿”状态的农八师畜牧业,近年因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引进得以快速发展。2003年,农八师一次性大规模购进4300头优质奶牛,迈出强势推进全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第一步。到去年底,全师已建成规模化养牛场59个,优质奶牛存栏近4.5万头,年产鲜奶12万吨。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为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引进台湾旺旺食品、内蒙古伊利乳业、南京雨润等乳业项目立下了汗马功劳。
依靠棉花产业优势,浙江雄峰集团、江苏华芳集团、沙特阿吉兰等企业落户石河子,近150万纺锭和1000多台宽幅无梭织机等项目,使石河子垦区年产30多万吨棉花就地转化成棉纱和棉布,棉花的资源优势得以凸显。如今,一座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高水平、有特色的轻纺城初具规模,正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的轻纺加工、贸易中心。
在食品产业,台湾顶新、北京燕京、浙江娃哈哈、中粮番茄等一批有实力企业,纷纷与石河子联姻,食品年生产能力突破150万吨,这也标志着石河子已成为新疆产业规模最大、知名企业最多的食品产业集聚区。
在农机制造业,新疆天业集团,节水器材年供应能力达到1500万亩以上;由贵州航天集团自主设计、制造的采棉机,已形成年批量生产150台采棉机能力,且填补了国内采棉机生产的空白。
截至去年底,农八师石河子市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产品总产值之比由2000年的0.66∶1提高到1∶1,为工业经济服务、为城市发展服务的农业发展模式基本形成。
今日的石河子,已是一座集城市化、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于一体的迷人城市,正释放着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