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非京籍纳入保障房范围需走稳第一步
时间:2014-05-22 17:44:50  来源:红网  作者:梁云风 

    20日,北京市法制办公布了2014年市政府立法工作计划,涉及55项内容。在今年力争完成的12项立法项目中,备受关注的基本住房保障条例(草案)就在其中。《基本住房保障条例(草案)》拟规定,申请保障房不再审核收入情况,而以有无房产作为申请依据。同时,非京籍人群拟纳入保障房申请范围。(5月21日《新京报》)

  作为户籍福利的一项重要指标,地方保障性住房一直以来都是外来人口心中的痛,北京此次公布的《基本住房保障条例(草案)》拟将非京籍人群纳入保障房申请范围被外界解读为北京打破户籍藩篱的第一步。然而在政策尚未公布的今天,笔者认为,鲜花自然是要奉上,但警钟也需敲起:北京历来作为政策的风向标,如果第一步不走稳,那对后来者,将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户籍政策在中国牵涉到太多的利益,既有教育、医疗、住房、养老这些看得见的福利,更有地域和文化上的隐性福利。而另一方面人口的流动加快,亟待打破户籍的藩篱,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末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89亿人,流动人口为2.45亿人。如此巨大的流动人口,也必然会涉及复杂的利益。

  事实上,在新闻刚出,网上质疑担忧之声就甚嚣尘上,主要的观点集中在目前北京保障房的轮候家庭还有10多万人,大幅增加一批人进来,住房保障的压力会骤然增大。诚然,在此次北京的住房新政中,骤然增加的非京籍申请人口无可避免地要挤占部分户籍人口的资源,这也是在网络上遭受激烈反对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对政府的考验也大大增加,政府不仅要增加保障房的建设投资,以及庞大的后期管理。更要负责把每一步的脚印清晰地向社会公布,消除利益既得者的疑虑,换取全社会的支持。

  往更细的方面讲,北京在执行政策的时候,还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上,要信息公开,做到清楚透明;其次是在申请人的资格审定上,要一视同仁,不能划分三六九等,造成人为的不公;再次是在项目的建设上,不能因为增加保障房的数量而降低质量。

  改革的沉疴在于总有一批既得利益者在阻扰,他们对新政虎视眈眈,只要你稍有一步没有走稳,就会适时跳出来反对。北京在新的住房申请政策实行时,一定要踏实走好第一步,让挑剔者无可挑剔,让怀疑者无可怀疑。

  户籍的改革不在一朝一夕,结合中国国情,那种企图毕其功于一役的一揽子方案是行不通的,北京的做法其实值得向全国推广,这种渐进式地改革,一步一个脚印,抽丝剥茧一般,到最后自然水到渠成。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确实需要走稳,这不仅仅关系非京籍人士的住房,更关系着2.45亿游离于城市户籍人口的住房。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