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政府企业储蓄率十年翻了番 居民仅为20%原地踏步
时间:2014-04-28 12:52:0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罗 兰 

  最近,一项“中国储蓄率世界第一”的数据再次引发社会关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日前表示,中国最近几年储蓄率在50%左右,居世界第一,但居民储蓄率只是20%左右。储蓄高主要表现在政府和企业,而非居民。造成这个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体制存在缺陷。另有专家指出,企业储蓄率高暴露出在一次收入分配中,企业回报多,劳动者回报少的痼疾,致使消费不振,加剧了经济结构失衡。将更多政府和企业收入转化为普通居民的“收入”成为当务之急。

  居民储蓄率仅为20%

  中国的高储蓄率世界闻名。2013年9月,我国居民储蓄连续3个月突破43万亿元,人均储蓄超过3万元,为全球储蓄金额最多的国家。

  长期以来,舆论普遍认为高储蓄率源于中国百姓爱存钱的习俗。然而,事实证明这种认识有很大偏差。实际上,中国国民的高储蓄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政府和企业储蓄高导致的。

  吴敬琏指出,国民储蓄分三个部分,一般国家都以居民储蓄为首,然后是企业储蓄、政府储蓄,而中国的储蓄结构却刚好相反。“中国储蓄主要是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而不是居民储蓄。”他说。

  统计显示,从1992年到2012年,中国国民储蓄率从35%升到了59%,其中,政府储蓄率和企业储蓄率翻了一番,但居民储蓄率却没有变,1992年为20%,2012年依然是20%。

  根子在投资分配体制

  高储蓄率曾支撑了中国独特的经济增长模式——高投资,高进出口规模,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但在加大消费比重,调整投资和出口为导向的经济结构的今天,高储蓄率的弊端愈来愈明显。

  “高储蓄率致使经济结构失衡。总储蓄大于总投资,多的部分只能靠出口消化,导致了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同时,高储蓄也抑制了消费,不利于扩大内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对本报记者说。

  造成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很多。专家指出,普通劳动者家庭收入增长缓慢,内需不足,社会保障不充分和预期不稳定等,都使居民非常看重储蓄。

  此外,投资渠道少也是居民高储蓄的原因之一。“从结构和数据来看,市场投资主体主要是政府和企业,民间的投资渠道则很窄。”吴敬琏指出。

  吴敬琏说:“2009年4万亿投资是主要给了国企,而且主要是央企,10万亿贷款主要给了谁呢?还是国企,是央企,以至于有些央企感觉负担很重,拿到这么多钱怎么办呢?结果纷纷成立房地产公司,就出现这个情况。”

  “所以,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体制上。不同的所有制企业获取要素的能力是不一样的,要素最重要的就是资本要素。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资本市场很不正常,不是一个建立在规则上的一个真正市场,因此才出现这样的问题,根本的出路是改革。”吴敬琏强调。

  提高国企分红比例

  解决国民储蓄率高的问题,除拓宽投资渠道,加大对居民的社保、医疗卫生和教育领域的投入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居民收入。其中,扩大国企对全民的分红比例,能起到降低储蓄率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双重作用。

  “企业储蓄率高,有很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特别是国企利润对全体公民分红过低,大部分企业利润趴在账上,俗话说‘肉烂在了锅里’。”徐洪才指出。

  徐洪才说,当前,在一次收入分配中,存在企业利润厚,劳动者收入薄的问题。有些国企旱涝保收,利润丰厚,成为特殊利益集团,集团内部福利丰厚。这“一厚一薄”抑制了居民消费,使内需不足,造成产能过剩,导致经济结构以投资和出口为主,消费不振。

  现在,要调整经济结构,提高消费比重,就要提高百姓收入。“提高百姓收入就要降低国企储蓄率,把更多的钱从银行拿出来给大家分红。”徐洪才认为,要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保障国有资产出资人——全体公民的利益。

  还有专家建议,政府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在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的消费支出,人大和社会公众要加强对政府预算的监督,将更多政府收入转化为普通居民的“收入”。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