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兰州水污染背后的管理短板
时间:2014-04-15 14:10:49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王石川 

  唯有升级思路、刷新理念、提高行动力,才能化解乃至避免类似的水危机出现

  到4月14日上午,兰州市自来水全面恢复正常供水。这起由自来水污染催生的公共事件暂时告一段落,而由它带来的思考,却远未结束。

  10日17时,兰州市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检测发现,其出厂水苯含量严重超标。一天之后,权威部门才正式公布水污染事件。12日,记者从兰州有关部门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是原油管道泄漏造成自来水苯超标。过了一天,当地又宣布,是两次历史事故造成的渣油泄漏导致了水污染的发生。发布时间的延宕,权威信息的前后抵牾,让这场“意外”的自来水风波变得浑浊不清。

  水是生命之源,自来水是市民须臾不可离开的必需品。自来水受污染之后,水之荒导致人之慌,市民纷纷抢购矿泉水、纯净水、桶装水,甚至连整箱的酒都成了抢购对象;而各类信息满天飞,更加重了市民的焦虑与不安。

  谈到为何不第一时间公布自来水苯含量超标时,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这样辩解:“不能一发现有问题,就关水,必须确定污染源性质。”如此言辞似是而非。确定污染源固然重要,宣告水被污染更重要,唯有早日宣布,市民才能及早应对。事实上,确定污染源与宣告水污染并不冲突,如果延宕宣布,仍然供水,被蒙在鼓里的市民就可能仍然饮用苯含量超标的自来水,并可能造成身体伤害。

  兰州水污染事件,给供水企业上了一课,同样给相关部门敲响了警钟。兰州市民早在3月份就发现了自来水有异味,但当地政府迅速辟谣并查处造谣者,却没有对自来水可能存在的污染引起高度重视。从目前的调查结果看,兰州的自来水污染,似乎早就埋下了伏笔。如果两次历史事故早就得到善后,如果石化管道远离自来水管道,如果自流沟早就得到修葺,而不是超龄服役、年久失修,兰州自来水何以发生如此大面积的污染?青岛中石化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后,国务院曾要求深入排查控制危险源,兰州的排查工作显然不够深入。但愿经此危机,相关工作能够到位。

  除了关注这些“硬伤”,也需关注水源之危。从2012年7月1日起,我国开始强制执行最新饮用水标准。新的国家标准共有106项指标,向世界上最严的水质标准——欧盟水质标准看齐。然而水源的安全性却并不乐观。环保和水利部门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水库水源地、湖泊水源地、地下水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都不高,更有2.5亿居民的住宅区靠近重点排污企业和交通干道。风险源只有一个个清理掉,自来水安全才能少有污染的可能。

  “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寒”,许多时候小细节背后却隐匿着大问题,兰州自来水污染事件,看似偶然个案,却并不偶然。及时的信息公开,可增强政府公信力,减少事后的被动;应对越及时,越能事半功倍,而不至于左支右绌。兰州水污染事件,说到底可倒逼政府部门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唯有升级思路、刷新理念、提高行动力,才能化解乃至避免类似的水危机出现。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