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别让邻居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时间:2014-04-14 20:42:16  来源:中国网  作者:张剑虹 

    近日,据央视记者采访发现,八成市民表示和邻居不熟,甚至叫不出对方名字;七成受访者称遇到问题不会求助邻居。“远亲不如近邻”正变成“老死不相往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相隔两地,而是住在对门,却从不打招呼。(4月13日央视报道)

    在传统的熟人社会中,“邻居”曾是一个让人倍感温暖的词汇。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生活节奏的不断提速,毗邻而居的欢乐正被日益高耸的大楼所隔断,互帮互助的邻里关系因缺乏必要的交流而渐成一个时代的特殊记忆。这是现代社会的尴尬,更是陌生人社会带来的巨大无奈。

    旧有语境中,邻里关系一般都构建在信息共享、苦难同当、彼此知根知底的基础上,邻里间的友好既缘于合作互助的需要,又得益于相互间有着共同的生活及工作交集。然而,在城市化浪潮中,随着原有的地缘关系被破坏,“禁卫森严”的现代建筑取代了原有的开放式居住环境后,房子对于步履匆忙的人们来说,更多意义上只是一个歇脚的场所,它不再是邻里之间交流的媒介,也不能再度勾勒出彼此间的生活交集。于是,“远亲不如近邻”变成了“老死不相往来”。

    而在另一方面,随着社交媒体的和网络交流方式的多元,人们在遇到困难后,不会再像从前那样向邻里求助,而是选择更加快捷、更加有效的现代化方式,这在客观上也就减少了邻里间交往的可能。此外,个人隐私观念的加强以及相互间的不信任,更是加剧了这种交流藩篱,使得“近邻”不再是我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支持源。

    虽然现代邻里关系的构建面临着这么多的阻力,但需要警惕的是,一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它绝不是以牺牲旧有的人际温情为代价的。我们在享受城市化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仍需以实际行动来留住那些温情的记忆,而不是在陌生人社会的辐射下,让“邻居”成为字典里的考古名词。

    而要破解这样的现实命题,社区自治是一个不得不重视的行动方向。因为只有社区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自治,它才可能对辖区居民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而社区居民通过自治来达到自我的实现,这既可以激发他们的内在热情,又可以让彼此在这种交流中实现邻里间的守望相助,这对本就冷淡的邻里关系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解决出路。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一场公益活动,一次志愿服务,或者一出丰富多彩的文艺晚会来破除彼此间的心灵壁垒,让邻里关系真正建立起来。当然,这些措施得以践行的前提必然是积极的公民个体,如果所有的人都无动于衷,那么,再美好的设计也难挡“邻居”成为历史记忆的步伐。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