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正式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这部文字多达3万多字、共分30多章的规划,无疑是今后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最具宏观性、战略性和基础性规划。中国今后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也将按照这一规划积极向前推进和实施。
对中国的新型城镇化,不仅中国人十分关注、十分期待,世界各国也非常重视、密切关注。世界银行前副行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就曾不止一次地表示,美国的高科技与中国的城镇化是拉动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支撑斯蒂格利茨先生发表这种看法的主要依据,就是中国目前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只有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是只有36%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而按照规划所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则达到45%左右。可见,新型城镇化将会给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带来多大的影响力和推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对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工作,外国专家、学者、媒体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将其作为未来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之一。但是,中国国内的专家、学者和媒体却表现得谨慎浈得多。他们既充分肯定新型城镇化带给中国的发展机遇和动力,同时,又都对此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担心,如钱从哪里来、会不会再次掀起一场造城运动、会不会象目前的城市化一样出现许多鬼城、空城和睡城等。
应当说,中国的专家、学者、媒体的表现是更趋理性,更了解中国实际的。他们所以对新型城镇化有这样或那样的担心,也绝对不是替古人担忧,而是以往太多的教训,让他们不得不更加理智地看待现实,对待即将开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事实也是如此,在已经迈出了很大步伐的中国城市化发展中,从总体上讲是成就与问题并存、效果与矛盾同在,问题不能掩盖成就,成就同样不能忽视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地方政府用造城运动扭曲了城市化的真正目的,从而使城市化陷入了许多怪圈之中,使城市化给中国的发展留下了许多隐患,也带来了资产泡沫的形成。
对中国来说,新型城镇化无疑是一篇大文章,一篇可以决定未来中国发展走向、决定中国发展命运的大文章。如果这篇文章写好了,写出水平和深度、质量和效率了。那么,中国不仅可以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力,以更加稳定、更加实在的速度缩短与美国的距离,成为世界上更加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也可以有效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等发展过程中难以逾越、但又必须克服的障碍。
那么,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难点到底在哪呢?怎样才能克服发展中的障碍和问题呢?从大的方向来讲,新型城镇化规划已经说得非常清楚,那就是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本。但是,从具体操作来看,却并不那么简单和容易。因为,按照中国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一贯思维,只要讲到“建设”这两个字,就是大干快上、大拆大建,就是上大项目、建大工程、造宽马路、修新大楼。中国目前的城市,可以说没有一个不是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的。而由此带来的城市面目趋同化、城市发展单一化、城市环境雾霾化、政府负债恶性化等方面的问题,可以说已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严重阻碍和障碍。
如果新型城镇化继续按照这样的思维去建设,继续让具有这样思维的官员去领导,那么,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就将面临十分严峻的考验,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不能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甚至会成为中国的新的拖累。所以,中国必须吸取前一轮城市化发展的教训,真正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突出以人为核心的目标。
要做到以人为核心,需要解决的最大难点就是地方政府的发展理念和建设思维。一方面,中国已经没有条件、也没有资本按照目前的思维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了。否则,中国会被压垮;另一方面,按照中国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现状,相当一部分官员除了大拆大建思维之外,似乎找不到其他发展的手段、发展的思路。所以,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必须先从地方政府这个最大的难点入手,让他们的思维和观念先进行转变。如果不能转变,就给他们换位子。从中国新的一届政府组成以来对干部的调整方式和配备结构来看,一定程度上可能也是与新型城镇化、全面深化改革等入手的。
可能存在的第二个难点就是,钱从哪里来。虽然在中国,钱到处都是。特别是社会资本,多得不知向哪里投,多得纷纷向海外转移。但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却又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本。主要原因,就在于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了越位的角色,承担了太多不该承担的责任,做了太多不该做的事。如城市建设、道路、广场等。相反,如果能够将更多的建设项目交给社会资本来完成,情况可能就远不会象现在这样了,政府也不会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债务缠身了。所以,如何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让政府负债建设变成社会资本投资,是必须解决的难题之一。
而另一个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难点,就是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质量与水平,亦即是造城还是造人,是将马路和高楼大厦放在首位还是将人放在首位。如果是前者,那干脆不要提这个口号了。如果是后者,那么,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重新审视。首先,规划必须符合以人为核心的要求,既要中看,更要中用,既要有外在目标,更要有内在要求。以交通为例,就要以公共交通为主,以切实减轻城市的道路与交通压力;第二,配套必须完善,要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将各种配套,如学校、医院、各种社会福利机构等都配套齐全。同时,地上和地下的设施必须同步到位,地下设施要求要比地上更高;第三,资源的公平配置,亦即从规划开始,各种要素资源的配置就要按照市场化要求,公平配置,科学设置,切不要象现在这样出现严重配置不公平的现象,如读书、看病等;第四,要量力而行,不要再象城市化一样,为了一时之需、少数人所需,盲目建设、盲目发展、盲目求快,而是有计划、有步骤、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
如果能够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有效克服各种难点,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能够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也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