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盛夏时节,涞水县与北京市签订合作协议,签约总额41.6亿元。这是保定市实施工业西进战略的又一项成果。
面积占保定“半壁江山”、集中了全市近九成贫困人口的保定西部太行山区8县,由于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缓慢,成为保定市经济发展的“短板”:2007年,山区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均比全市平均水平低一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不到全市五分之一。为破解西部山区发展缓慢的难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2008年9月,保定市做出工业西进战略决策,以西部太行山区工业率先发展带动该地区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提升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整体水平。
实施工业西进战略近两年来,保定市太行山区8县实现了工业项目引进、工业项目集中区建设、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三个历史性突破。
保定市领导在调研中发现:西部山区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发展落后,而加快山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和条件也十分明显:一是土地相对充裕,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土地占全市90%以上,有着较大开发利用空间;二是资源较为丰富,矿产资源开发前景好,林果、畜牧业产品深加工发展潜力较大;三是近年来交通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张石、荣乌等4条高速公路在此区域有27个出口。
抓工业西进,首先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按照“已有项目上规模,传统产业抓提高,发挥优势引项目”的原则,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在太行山落地并生根开花。
总投资3.9亿元的中国红大枣酒业被列为省重点项目,使阜平这个山区县实现了省重点项目零的突破。在今年廊坊5·18洽谈会上,涞源县总投资超100亿元的5个大项目签约,涉及养殖加工、有色金属、矿山开采、新能源及旅游项目。顺平县今年集中开工、签约8个大项目,涉及建材、新能源、金属制造等领域,总投资达21.7亿元。此外,涞水县投资2.3亿元的河北顺天电极有限公司新型炭材加工线、满城县投资4.59亿元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和光伏玻璃项目、涞源县投资2.88亿元的光伏电站、易县投资1.5亿元的生物菌肥等今年计划新开工项目正在加紧运作。按照发展预期目标,2009—2011年山区8县谋划实施工业项目90项,总投资500亿元。到今年上半年,已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08项,总投资576亿元。山区8县工业增加值增长25.1%,高于全市1.1个百分点。
该市明确要求,实施工业西进计划首先要保护好山区生态环境,绝不能破坏青山绿水。曲阳县在保阜高速引线附近投资6.5亿元建设的大水泥项目,包括矿山开采、余热发电系统和与之配套的水泥制备系统。生产线全部采用布袋收尘器,是一个节能减排、综合利用的绿色环保工程,竣工后,可年产水泥熟料155万吨,生产水泥200万吨。阜平县围绕“太行山区生态旅游强县”目标,大力发展旅游业,立足当地旅游资源,围绕绿色产业开发项目,总投资近10亿元。满城县主动对接“保定·中国电谷”,引进低碳项目,建设低碳西部。
工业西进战略实施以来,山区8县以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为契机,把园区建设与城镇发展相结合,按照“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的原则,2009年以来,重点谋划建设骨干工业园区16个,规划总面积125.27平方公里。目前,16个重点园区共投入资金2.93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入园企业达873家,实际完成投资91.3亿元。去年,山区8县实现工业增加值70.67亿元,利税4.9亿元,占利税总额的48.6%。
工业西进带动山区8县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今年上半年,山区8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6.7%,高于全市9.2个百分点。按照保定市5年内全市县城建成面积增加100平方公里,县城人口增加100万人,财政收入增加100亿元的要求,山区8县正抓住机遇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