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防治雾霾要有硬指标
时间:2014-03-06 20:25:01  来源:东方网  作者:江曾培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指出,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他强调说,“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这句话呈现着李氏语言风格,坚决,果断,斩钉截铁。

  雾霾肆虐已成为民生之痛。两会前的调查表明,大力防治雾霾,让人们拥有蓝天白云,有清新的空气自由呼吸,已成为人民大众的普遍的强烈诉求。就在两会开幕前后那几天,浓厚的雾霾笼照着京津冀等广大地区,到处是“雾遮高楼,霾锁高速”的混沌世界,给人以一种恶心的烦闷。两会的首场新闻发布会,记者们的提问,也都提到防治污治霾的问题。李总理的讲话,给人以鼓舞和信心。

  按照“宣战”的精神,对治理雾霾这一突出的民生问题,不但要要像治贫一样,积极去做,而且要抓紧去做。可是,有些政府人员,包括环保部门的负责人,在讲话中往往强调治污治霾的长期性,要人们有“足够的耐心”。确实,雾霾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解决它有个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是,正因为需要不间断的长期努力,就更应当抓紧去做,务求其年年有改善,年年有进步,积小胜为大胜,使雾霾污染问题早日得到解决。在这里不可有丝毫的懈怠。去年两会上,治霾已经是一个热门的议题,当时环保部门负责人也表示要大力治理,一年过去了,据这位负责人说,已经有所改善,只是“群众感受不到”。也许在某些统计上确“有所改善”,但群众感到的,是与总理说的一致,就是“雾霾天气范围扩大”,雾霾在加重,危害着越来越多的人。

  对雾霾的防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而政府有关部门则应“急人民之急”,以“争朝夕”的精神,千方百计做好工作。雾霾问题,从源头上说,不是“天作孽”,而是“人作孽”。只要“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不再对自然进行伤害与破坏,而是像十八大报告指出的那样,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雾霾是可以逐步减轻乃至消失的。伦敦在工业化过程中,空气污染曾十分严重,成为世界有名的“雾都”,疾病流行,死亡人数增多,后来他们注意整治污染,并多方面改造产业结构,增添树木绿地,情况得以改变。这说明人类只要在这方面作自觉的努力,雾霾是可以征服的。我们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以人为本,是可以而且应当不使雾霾长期肆虐,逼其逐年减轻,较快地走向消失。

  基于此,我以为,在对雾霾“宣战”中,为了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有效地前进,在“硬措施”中需要有个过硬的年指标。这个指标,最起码的要求,是像约束“三公经费”只能减、不能加那样,雾霾范围只能年年缩小、不能扩大,雾霾浓度只能年年减轻、不能加重。这样,防治雾霾也就落到实处,不再为一些干部的“耐心”所误,群众也就会“感受到”治霾的成效了。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