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众生无相的真实
时间:2014-02-24 12:14:39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释果宁 

    果宁法师,字戒净,礼从上圣下辉大和尚学佛,在厦门南普陀寺剃度出家,于上学下诚大和尚处受比丘大戒。现任厦门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香港普缘莲社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兼职教授。

    佛教中的最后一个山门,叫做无相门。
    无相,源自梵语“animitta”,有无形无相之意。  《大宝积经》云:  “一切诸法本性皆空,一切诸法自性无性。若空无性,彼则一相,所谓无相。以无相故,彼得清净。若空无性,彼即不可以相表示。”
    《金刚经》曰: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很久以前,一座山庙里住着一位老和尚和一个小徒弟。有一天,山上来了一位达官贵人,为庙中捐了很多财物,老和尚热情地接待了他。
    不久之后,山上来了一个书生,衣衫褴褛,面黄肌瘦,饿得几乎晕倒。老和尚见此状况,马上叫小徒弟将他扶进庙里,同时吩咐端上最好的茶,准备最好的斋饭。
    小徒弟心中不解,为庙中捐了很多财物的达官贵人自然有资格喝最好的茶,吃最好的斋饭,而如今,一个不知从哪儿来的“叫花子”,师父为何还如此厚待他?于是,书生住在庙中的时间里,小徒弟从来都是冷言相对,并经常瞒着师傅,将馊掉的斋饭端给书生。
    书生告辞后,老和尚用泥巴塑了一尊菩萨像,然后叫来小和尚,告诉他这是自己用千金请来的菩萨。
    于是,小徒弟每天认真地给菩萨上香,虔诚地念经。
    一个月后,老和尚又将那泥菩萨削琢成一只猴子,放回原处。小徒弟发觉菩萨变成了一只猴子,吓了一跳,当然也不再去上香了。老和尚问起此事,小和尚惶恐地回答:“师父,那菩萨变成一只猴子了!”
    于是,老和尚拿过猴子,再次削琢,一尊菩萨塑像又栩栩如生地出现在小徒弟的面前。老和尚用棍子在小徒弟的头上敲了一下,慢慢念经,不再理他。
    老和尚的敲打终于使小徒弟顿悟。

    其实,每个人的生命都不过是一团相同的泥巴而已,只是被塑造成了不同的表相。
    相,恐怕是世界上最能影响我们的东西。我们往往执著于我们所认识到的那个“相”,慢慢迷失了自己,迷失于世界,迷失了那无形无相的道。

    一个年幼的女孩曾经被老师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嘲笑:“你知道吗?你是个丑八怪啊!你不信?回去照照镜子吧,大家都是这么说的!”
    这句话在女孩的心里存留了很久。即使她长大后事业有成,老师的那句话依然是她心中不可碰触的阴影。只要拿起镜子,她就会立刻想起:我仍然是个丑八怪。丑陋的小孩,不会有人理我,我不会有任何快乐。
    多年以后。在敦煌小雷音寺的山门前,一个样貌平和的居士告诉她,她面前的这个门叫做“无相门”。佛祖慈悲,怜悯众生,进入此门者,再无相貌美丑、地位差异之分,佛祖面前,众生一律平等。
    于是在无相门前,女孩释然,随后潸然泪下。

    所谓相,是指因缘合和所生之法。我们往往都有一个我相,看别人有一个人相、众生相,看万物也都有其相。正如被我们看作老板的人是老板相,做官的人觉得那是官相。但事实上,这些所谓的相都不过是表相而已,只是暂时存在,随时都可能变化消失。做官的心术不正,转眼就可能沦为阶下囚;面目丑陋的人.并不代表他不能快乐或成功。但我们往往过于执著于认识到的那个相,自卑于自己相貌的人,可能会郁郁终日;做老板的人在企业里十分强势,在家中也执著于老板这个相,依然过于强势,那么对于自己的亲人来讲,他就无法融进他们的心中。做官的人也是如此,如果到哪里都颐指气使,执著于官相,必然会让人生厌。
    事实上,我们不论处于怎样的地位,我们的相只不过是我们所扮演的一个角色,并不是我们自己。对角色太投入,就会迷失自我,陷入角色而 不可自拔,直至痛苦不堪。佛教中的无相门,正是告诉我们:一切皆是表相,包括我们自己。放下我们所谓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才能看到真正的本相、本我,还原我们的本来面目。
    那么,因执著于我相而在山门前哭泣的女孩,是不是你呢?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