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2省份GDP目标降速 哪些“赘肉”被甩掉?
时间:2014-02-18 15:20:15  来源:新华网  作者:欧甸丘 刘元旭 叶锋 

    新华网北京2月18日电(记者欧甸丘 刘元旭 叶锋)22个省份下调、7个省份持平、两个省份上调——近日陆续结束的全国省级两会上,GDP增长目标“换挡减速”成为主旋律。

    经济增速“瘦身”,哪些“赘肉”该被甩掉?发展降速提质,绿色增长引擎如何启动?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采访。

     增长目标“瘦身” 最高下调1.5%

    盘点内地31个省份今年的GDP增速目标,仅有黑龙江、海南高于去年,22个“降速”的省份中,下调最多的是天津和江苏。

    在31份《政府工作报告》中,GDP“换挡降速”,“防控地方债务风险”“化解过剩产能”“调降固定投资目标”等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三大关键点。

    “GDP增速‘瘦身’,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自然结果,这为转变增长方式腾挪出空间,有助于改变旧有的不可持续发展模式,甩掉‘赘肉’。”中山大学经济学教授林江说。

    挤掉“有毒黑色GDP”——2013,雾霾几乎席卷大半个中国,多个城市重度“沦陷”。面对一味强调增长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透支,29个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大气污染治理,北京、河北还首次将PM2.5浓度下降目标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北京市提出,将在2014年组织退出铸造、化工、家具等高污染企业300家。

    挤掉“产能过剩GDP”——各地纷纷规划化解产能过剩“路线图”,水泥、多晶硅、钢铁、电解铝、铜、铅锌冶炼等过剩产能成为淘汰重点。钢铁产能超过全国四分之一的河北省,计划今年再淘汰1500万吨钢铁产能。

    挤掉“过度举债投资GDP”——地方债高企导致风险不断累积、政府负债已被作为政绩考核重要指标,曾一直被当做拉动GDP增长利器的“举债投资”也走入紧缩通道。

    “过去设定了GDP增长目标后,就会划定投资在整个‘大盘子’中占的比例,进而决定引进多少大项目进行投资。GDP增速降了,这样的投资就可以更加优化,有利于控制地方债的规模。”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说。

    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6%,创下了10年来的新低。摩根大通预测,2014年,这一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这表明,依赖投资拉动GDP的模式正在得到改善和优化。

     GDP非万能,没有GDP万万不能

    事实上,地方纷纷下调GDP增速目标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倒逼”:对地方官员新的政绩考核体系中不再简单“以GDP论英雄”;国家统计局将对省级GDP进行“直算”改革,担心届时基数高被挤明显“水分”。

    国家统计局表示,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当前国民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经济学家指出,尽管GDP指标存在着缺陷,但不唯GDP并非GDP不重要。有速度而无质量不行,求质量无速度同样也不行。

    据有关方面测算,目前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大概能创造130万甚至150万个左右的就业岗位。现阶段我国保就业、将城镇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GDP增速不能低于7.2%。

    不仅是保就业之需,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增加民生福利、经济转型升级而言,保持一定的GDP增速仍是“刚性需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中国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体系在2013年都进入平稳可持续的状态和模式。从过去10%的增长平台经过连续调整,已基本稳定在7%到8%新的增长区间,结合就业表现看,这个区间比较适宜。

    “速度和质量并非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相斥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走‘有质量增长’的发展之路,加快启动‘绿色引擎’,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续力’。”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说。

    王小广说:“至少要在三个方面形成新的增长点,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现代服务业,三是传统制造业的升级。”

    一些地方的发展实践证明,综合运用淘汰落后产能的“减法”、发展高端产业的“加法”、技术升级改造的“乘法”,可以走出一条“高质量快速增长”的路子。

    天津市2013年GDP增长12.5%,主动把2014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调低为11%。近年来始终抓住构筑高质化高新化产业,2013年,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90%,万元GDP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下降2%。

    收入增速跑输GDP,民生“短板”需加强

    从31个省份公布的情况看,有22个省份2013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没有完成预定目标,有16个省份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跑输GDP,暴露出一些地方的民生“短板”。

    在各地纷纷下调经济增长目标的当下,未来民生建设会不会也随之“降档”,如何让百姓向期待的“幸福梦”迈进,成为公众关心的问题。

      一些地方的经济高速发展为何没有换来百姓幸福感的大幅提升?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壮认为:“在增长压力减轻后,政府应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幸福指数,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为给劳动者涨工资腾出空间,将有限的财力更多投入到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做百姓增收的‘加法’,做好多道财政支出的‘减法’。”

    对广大干部而言,考核是最有用的“指挥棒”。不简单以GDP论英雄、留下烂账要追责……中央组织部印发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新规,有望使科学发展观成为制度性约束。

    要真正扭转到“有幸福质量的增长”轨道上,林江认为,还需细化政府考核、干部选拔等机制方面的配套、改革,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政府工作的“风向标”。

    “民生好不好,百姓幸福指数高不高,跟官帽挂钩,就是最大的约束和触动。”天津一位区县干部说。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