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北京严控人口规模 将逐步实施居住证制度
时间:2014-01-14 10:58:12  来源:新京报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里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口。人口的聚集,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城市病”,加剧了城市负担,同时也制约城市化发展。据相关统计,北京人口2012年就已超2100万,由此导致的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等,更是北京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在本次市委全会上,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也成为会议决定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人口调控

  ●决定原文 围绕破解“城市病”的难题,落实中央关于“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要求,科学制定人口总量中长期调控目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完善以业控人、以房管人、以证管人等人口调控措施。

  实施居住证制度。

  解读 居住证可附载社会服务功能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陆杰华认为,城市人口调控机制的建立应该事先做好城市功能定位。北京把人口调控提到重要工作中,也是落实中央关于严控特大型城市人口规模的要求。

  人口总量规划需参考多重指标

  大多数城市都有人口规模的目标,北京10年前制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人口达到1800万,而据2012年的统计已超过2100万。下一步,城市规划中有关人口的总规划如何制定,人口总量如何制定是一个需要多方衡量论证的事情。“是回到1800万还是放宽到2500万,下一步怎么做很有学问。”陆杰华认为,人口的总规划需要参考的指标很多,包括城市经济发展、资源容量等。

  北京要做新的人口总规划,应该先将城市定位明确。陆杰华说,1993年提出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对北京的定位是国家首都政治文化中心、历史名城,人口规模的控制则主要从经济和就业角度考量。但现在的城市发展和局面不一样了,北京未来会将城市功能定位成怎样的,直接影响到人口调控的效果,只注重数量上的宏观概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以业控人、以房管人、以证管人的管理模式并不创新,而是后置的末端管理手段。陆杰华认为,要落实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还是得回到城市发展功能定位上。

  已开始实施居住证制度调研工作

  “居住证制度已经提了多年。”陆杰华认为,居住证制度的设立可以使政府了解流动人口情况、为公共财政设计和预算提供依据,也涉及社会管理的多方面。

  陆杰华说,目前北京有1/3是流动人口,如何让这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居住证将提供一个这样的出口。政府缺少流动人口的服务平台,居住证也可以附载社会服务功能,比如与社保福利挂钩。

  据了解,相关部门已经开展了关于北京实施居住证制度的调研工作。将借鉴广东、浙江等地做法,加强和改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提升社会建设和城市管理工作水平。 新京报记者 郭超

  关键词

    交通治堵

  ●决定原文 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完善轨道交通投入、建设、运营机制,优化地面公交线网结构。

  落实严格的汽车总量调控政策和区域行政政策。

  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和行政手段,控制机动车的使用强度,引导绿色出行。

  解读 控制机动车使用引导绿色出行

  北京去年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环境治理方面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此次被提出写入市委全会文件中,是今后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

  地铁渐成市民出行主要方式

  交通专家、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主任王江燕说,文件中提到的建设、管理、倡导等措施,都是相关联的,基础是完善各种交通出行方式建设,形成更利于覆盖各种人群出行需求的交通网络。

  王江燕说,在公交方面,公交优先的战略是工作基础。可以从完善公交枢纽建设、大范围成区域地施划公交专用道。“要打破现在的限制,对于出行需求大,拥堵严重的地方更要保证公交的优先权,施划公交专用道。”

  北京近几年的地铁建设速度很快,使地铁逐渐成为出行的主要方式。王江燕认为,在今后的政府工作中,地铁建设会侧重覆盖范围,强化换乘点的功能性。此外,地铁沿线主要换乘点,也将补充延伸公交线路的建设,形成方便的接驳。远郊区的轨道建设也可以试点与大铁路结合。

  经济和行政手段结合治堵

  “以上这些措施的实施就是一个目的,控制机动车使用强度,引导市民绿色出行。”王江燕认为,除了收取拥堵费、差异化停车收费等经济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也将综合运用到治理拥堵中,逐渐形成完善的治理拥堵机制。

  北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交通专家和研究机构正在研究评估北京的交通出行结构,基本工作目标是通过公交、地铁的网络建设,吸引大量私家车出行需求。最终,北京将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公交为补充、区域交通辅助的交通格局。 新京报记者 郭超

  关键词

    大气污染治理

  ●决定原文 颁布实施《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动员全社会力量落实好《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落实好六省区市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

  建立环境监测数据、空气质量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完善空气重污染的预警应急机制、联动机制。

  解读 与周边省市联动共治PM2.5

  刚过去的2013年,大气污染治理是北京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本周北京人代会上,一大亮点就是将安排三项法规进行审议,包括公众关注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

  将着重于大气污染排放总量控制

  市环保局法制处处长芦建茹介绍,《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主要针对北京现有的污染源分布情况采取不同的治污措施。她坦言,此前北京市的大气污染防治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在推动,没有系统的总量控制制度,因此即将公布的条例将着重于北京市污染排放总量的控制。

  她还透露,在条例中将分别用单独章节表述机动车污染防治和扬尘污染防治。

  除了立法上突破,北京发布的《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奠定了今后4年的环保基调。计划提出,到2017年,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大气污染需北京及周边地区共同治理

  环保部环评常聘专家库成员彭应登介绍,北京及周边地区治理大气污染的重点,主要就是PM2.5,PM2.5区域传输和相互影响的性质,决定了这个问题需要大家一起来解决。同时,实现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也是解决区域污染和城市病的一个根本之道。

  目前,北京及周边地区已经成立了京津冀环境气象中心,在内部实现了气象信息的共享。他表示,北京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气污染、交通拥堵,以及由于人口过度集中造成部分环境卫生状况低下三大城市病,其主要原因,是北京城市人口、资源和环境出现了矛盾,这些问题纠结在一起,紧密联系,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综合的途径。 新京报记者 邓琦

  暂住证到居住证

  ●1986年1月1日

  北京开始实施暂住证制度。

  ●1995年7月15日

  北京规定,外来人员未取得暂住证,不予办理营业执照等。

  ●2005年3月25日

  暂住证不再成为外地人在京经商务工的“通行证”,但在京居住仍要办理暂住证。

  ●2009年12月2日

  北京市综治办副主任苗林透露,2010年起将启动推广带有信息、服务功能的居住证。

  ●2011年1月

  北京市有关部门称将逐步实行居住证制度。流动人口办理居住证后,有望根据居住年限、社会保险参保年限以及纳税情况等,享受阶梯式公共服务。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