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市群的力量
时间:2014-01-06 23:29:50  来源:东方网  作者:文辉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要理解这句话,首先要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什么是群,群有什么用?

  什么是群?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提出,故近者聚而为群。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城市也如此。能形成群,必然有一定的联系,或相近或相对,或具备某种共同的特征,或契合某种功能。

  群有什么用?俗话又说,群起而攻之。说明群能迅速凝聚共识,形成团队,提高战斗力。

  就城市的集群而言,法国地理学者戈德提出,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

  当前,世界公认的城市群有六个: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区城市群;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城市群;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随着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推进,国家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城市之间的竞争,单个城市的竞争力不足以代表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全球不乏一些知名大城市,如首尔、新加坡等,但由于没有城市集群的支撑,使其参与全球化的竞争力大大降低。中国提出发展城市群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国家的城市竞争力,参与到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去。

  要在最有可能形成城市群的区域,加快培育城市群。美国有3亿多人,拥有两个世界级城市群。对于有13亿人的中国而言,未来城镇化率达到70%,将有10亿城市人口,显然仅有一个世界级城市群是无法支撑的,可以想象未来3-5个世界级城市群是必须的。目前来看,具备条件的有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

  当前对城市群的发展,有不少质疑的声音,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上,二者都有失偏颇。以京津冀为例来说明。

    其一,认为城市群不是规划出来的,是自然形成和生长出来的,规划城市群发展有拔苗助长之嫌。

  我们知道,欧美城市是自治城市,每个城市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城市规模无论大小,地位是平等的,发展机会也是均等的。在欧洲,经常有3-5千人的小城市,由于人口规模不足,一些公共基础设施配置不上去,由于市场高度发达,是不会去做赔本的生意,比如某城市需要建一个污水处理厂,如果污水量不够的话,是没有企业会去投资建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各个城市政府联合起来,组成城市群,成立相关协调机构,对城市群进行顶层设计或者制定协调发展规划,共同完成对城市群内的公共基础设施配置。

  所以,欧美城市群的实质是强化城市间协调,弥补市场失灵或不足。因此,必须要有一个大的行政协调机构,这种协调机构是各城市自发组成的,通过加强城市群规划,以规划为手段,对市场进行引导,防止市场的不作为,弥补公共服务的缺失。

  但我国刚好相反,城市的行政隶属和等级太严格,所有资源配置都是根据行政等级来分配,如土地指标,财税指标,项目安排,资金支持等,中小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处于分配链的末端,不利于城市发展。京津冀城市群这么多年发展不好,也与这个行政等级有关系,北京是首都,直辖市,政治局委员;天津,直辖市,政治局委员,河北是个省,本身是个虚的机构,下面省会城市石家庄等,都是地级城市,根本对不上话,也没有对话的平台。

  更为不利的是,不同省级、市级行政区域的城市发展,完全不顾人、财、物、信息等市场流的作用,用行政区划硬生生的将具备互补功能的城市联系割裂开来。比如,北京与周边隶属于河北各地市的中小城市之间,在轨道交通、通讯设施、产业转移等方面无法共享。

  此外,同一行政等级的城市是相互竞争,这种竞争有时候甚至是恶性竞争,比如相距不远的城市,在基础设施配置上重复建设,在产业发展上同构现象严重,在土地出让上相互压低价格等等。

  所以,我国发展城市群,一是要提供一个供各类城市直接对话的平台,去行政化,使各城市主体都能平等;二是要打破行政区划,更好的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行政主导力量太强,市场对资源配置太弱,不通过城市群去削弱解这种行政主导的力量,就无法发挥市场在城市群内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作用。其二,认为发展城市群就是要发展大城市,要做大做强大城市,走大城市发展的道路,忽视中小城市的发展。

  群,形声字,从羊,君声。“君”本义为“管事人”、“干事”,引申义为“地方主事人”;“羊”指某一地方的居民。“君”与“羊”联合起来表示“有君长的地方”、“有君长的人民团体”。从字形来理解,就是“君”为头,领着“羊”,组成“群”。

  由此可见,大城市在城市群中的作用就是“君”,中小城市就是“羊”,组合起来就是城市群。大城市的作用是独一无二的,一头狮子领着的羊群能战胜一头羊领着的狮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单纯发展大城市,是撑不起城市群的,如首尔、新加坡、香港,这些城市规模都够大吧,但是由于没有中小城市的配合、陪衬、呼应,终究独木难成林,构不成城市群。反过来,光有中小城市支撑,也形成不了有竞争力的城市群,比如德国、意大利,由于缺少特大城市的龙头带动,纵然中小城市众多,也难成大气候。

  从中国城市群发展的国情来看,我国推动城市群发展是有助于促进中小城市发展的,可以为中小城市发展扫除了制度障碍,提供了发展机遇和发展平台。

  解决区域发展的无序问题。比如,河北规划了环首都经济圈,重点发展14个中小城市,都提出要建设新城,吸引了大量北京的中低收入人口过去居住,但是由于这些人口的就业还在北京,结果反而给北京带来了严重的交通问题。与其这样,还不如与北京联合起来,在城市群内统一规划,理性竞争,有序发展。

  给中小城市提供了补缺的机会。针对特大城市自身发展出现的问题,在功能上与之形成互补。北京,天津正面临特大城市发展的“城市病”,限行、限购、限贷、限售,提前实现四个“限代化”;环境质量急剧下降,特别是雾霾影响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离宜居宜业相去甚远。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城市群的层面上来解决,需要周边中小城市的积极配合,离不开中小城市的良性健康发展。

  给中小城市带来市场配置资源的机会。发展城市群最重要的是打破行政区划和市场壁垒,形成资源有效配置和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通俗地说,就是要带中小城市玩,不带中小城市玩,后果很严重。原来由于行政壁垒的存在,各级城市考虑问题都只考虑自己。比如,原来北京考虑到成本太高,或者怕自己的优势要素资源转移出去,不把轨道交通修到燕郊,结果造成了京通快速快不了。结果堵得着急的是北京,不是燕郊。如果,允许市场来建轨道交通,这就不是问题了。

  为中小城市提供发展平台。好比小个子和大个子打架,一定要在公开场合,有围观,有主持公道的地方,否则是打不过的。城市群就起到这个平台的作用。

  总之,在推进城市群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正确处理行政和市场的关系,对城市群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无所作为;要正确处理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发展的关系,既不能过分倚重大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忽视中小城市发展,又不能过分依赖中小城市,忽视培育核心城市的引领作用。要根据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研究和界定城市群的范围,分析城市群的规模、结构、体系、形态、产业等等内容,推动城市群整体健康有序发展。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