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19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雾霾成因和治理责任都需要明确
时间:2013-12-11 19:34:39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肖畅 

    这些天雾霾笼罩了半个左右的中国,人们谈霾色变,迫切渴望政府拿出强有力的治理手段。但就在雾霾治理的关键阶段,我们竟然还不能确定雾霾的主要成因是什么,源头在哪,怎么找核心对策,等等。

    现在,有一些看似常识性的问题,但不一定能找到普遍接受的答案。比如,雾霾出现是气候成因居多,还是环境问题居多?雾霾的主要源头是汽车尾气、油烟还是煤炭燃烧,或者各占比例多大?雾霾对人体的危害多大,是否可逆?专业领域可能已有答案,但社会层面仍然争议、分歧多多,探讨雾霾对策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尽管雾霾“到处抢占了头条”,但非常尴尬的是,雾霾治理的前提性工作都不充分,现在连责任归属都变得一团模糊,社会充满全民抗霾的亢奋与混乱气氛。

    治理雾霾,首先要认识雾霾,了解雾霾,进而分配责任。遗憾的是,我们对雾霾的认识过程,首先就并不顺利,至少,当初接受与吸纳PM2.5的概念就经历了一段曲折过程。公众舆论中,有关部门、专家出来分析雾霾成因,隐含的主线就是现代化不可避免的问题来了。很多治理建议配套出来,稍作归纳一下可发现,大多是些呼吁公众改变日常生活习惯的陈词滥调。最近又有媒体评论说,“中国人需要向雾霾一起端起刺刀”, 莫鼓吹政府与民间的治霾对立,好像敦促政府加快治理是制造对立,甚至民间与政府是同等的责任主体。当前的雾霾应对中,弥漫着一股浓厚的说教味、道德味,少见理性、专业性精神。

    大面积的环境污染,譬如空气污染,的确是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现象,更并非中国独有。但立足现代化进程而谈论空气质量,就当以现代化治理的思维出发,而现代化的一个精髓就是理性精神。治理雾霾的手段可能有不同的选择,但根本的出发点,是要讲专业性、科学性。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把雾霾看作一个科学问题,其次看作一个责任问题。雾霾主要源头在哪,危害在哪,空气指数的层面可否相应建立一套治理考核机制,等等,都要从科学的角度弄清楚,然后据此配备相应的责任机制。

    很多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环境并非破坏了就无法复原,而对环境的复原通常是科学的办法,并非等待自然界去自我恢复。已经有丰富的经验可以借鉴,而且,“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也是我们国家的庄严承诺,没有道理继续把雾霾仅仅当做现代生活习惯问题、道德问题对待。希望看到蓝天、绿水,这既不是现代人田园牧歌式的乡愁,也没到需要全民自我检讨的时候,能不能治理,能治理到哪种程度,主要责任在谁,必须要有明确的答案。

    我们国家的确还处于现代化中期阶段,污染问题远没达到可以彻底避免的时候,而我们当前的发展阶段、社会形态也不足以自然而然的维护美好的生态,惟其如此,集政府能量实实在在地进行环境治理,突出政府的首要责任,反而更显得重要。动辄以全民动员、道德鼓张的方式,试图去解决一个充满复杂性的空气问题,毫无疑问,这很容易成为推卸治理责任的手段,必须警惕和避免。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政府主导,找准雾霾成因,确定责任链条,拿出实际行动,追求看得见的实际成效。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